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乳業整頓新規大限將至 三成乳企或遭“清洗”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0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導報記者 邵好 棗莊報道

  國家質檢總局去年底發佈新規,要求“2011年3月1日起,未能重新獲得生産許可的乳品企業將被要求停止生産”,後來又宣佈大限推遲至3月底。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面對添置檢驗設備帶來的巨大資金壓力,已經有部分區域性乳企放棄了生産。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則表示,估計至少會有三成乳企遭到“清洗”。

  生存空間被壓縮

  “我們正在整改過程中,已經投資一百四五十萬元了。”4日,棗莊祥和乳業有限公司生産部部長馮忠軒告訴導報記者。他説,“公司是去年剛剛投産的,需要增加的設備不是很多。不過,為應對新規,不少老乳企投資五六百萬元很正常。”

  據了解,2010版的《企業出産乳製品許可前提審查細則》 與之前相比嚴格很多,不僅增添了很多常規審查項目,還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出産企業須配備相應檢測設備,對食物添加劑、三聚氰胺等64項指標進行自檢。企業必需具備三聚氰胺檢驗項目相關的檢驗設備及能力,不得進行委託檢驗。而一套這樣的小型檢測設備價錢在200萬元以上,大型檢測設備則需要上千萬元,成為很多中小乳企頗感沉重的負擔。

  國家質檢總局于2月24日表示,鋻於企業審核清理工作面廣量大,乳製品生産許可證重新審查工作完成時限順延至3月底。質檢總局還透露,生産許可證的重新審查工作現在正有序進行。截至目前,1/3企業完成了重新核查。 馮忠軒説,為增加檢測設備,企業只能停掉部分産能。“幸好我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還能挺得過去。”不過,據他所知,已經有一些同行主動放棄了整改,退出了乳製品行業。

  棗莊市經營乳製品多年的石先生説,在伊利、蒙牛等行業巨頭滲透和食品安全監管的雙重作用下,地方性乳企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以棗莊為例,原來有本地大小乳企近10家,後來由於利潤率過低、市場份額萎縮等原因,逐一退出了市場,目前惟一的祥和乳業,背後還有港資企業——香港祥龍集團的身影。”石先生説。

  乳企巨頭忙“收編”

  “如果嚴格按照新規,大約會有30%-40%的企業被清理出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留下來的企業會迅速補上空缺的市場,” 陳連芳説,“乳企從市場撤出,並不代表奶源也沒有了,奶牛和奶農會很快被別的企業收編,這其中不乏一直虎視眈眈的外資乳企。”

  據馮忠軒介紹,目前中國乳製品生産企業有1800家左右。其中,前5 名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0%-70%,乳製品行業集中度非常高。每一次整頓之後,伊利、蒙牛及一些國際乳業巨頭的實力都會有所擴充。

  導報記者注意到 ,國內乳業巨頭早就聞風而動展開了新一輪圈地擴張。如*ST伊利(600887)自去年下半年 以來,先後發佈了新建河北日産1200噸超高溫滅菌奶及追加寧夏日産780噸超高溫滅菌奶項目投資金額等計劃,在奶源環節,則加大自建奶源、推廣奶聯社的扶植,以節制原奶的成本。皇氏乳業本部的募投項目也將於今年完工投産,公司還選擇用部門超募資金收購皇氏食物71%的股權,以擴張乳製品生産線。與此同時,二三線乳企紛紛啟動上市計劃,試圖擠進資本市場獲得資金後援,從而打破區域限制,謀求更大成長。

  同 時,一些實力雄厚的洋品牌也開始在中國圖謀中高端液態奶市場。據悉,多美滋日前暗示已經在部分大城市開賣這類産物 ,而雅培最新發佈的特別配方奶也為液態産物,且這款液體配方奶現在已在上海和廣州等地的部分母嬰店開售。

  對此,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奶業分析師宋亮表示,面對將有大批小企業退出市場的現狀,未來外資企業通過收購進入是必然趨勢。

  乳製品業仍是幼稚産業

  陳連芳説,“牛奶安全關鍵在於培養‘良心企業’。無論是三聚氰胺,還是皮革奶,根源往往在於添加劑,而不是牛奶本身。因此,很多本地生産銷售的小牛奶加工廠 ,其産品質量可能比國際品牌還要好,這也是很多地方小加工廠得以存活的原因。”

  宋亮也表示,産能、規模、檢測設備、檢測人才等多重因素都對中小乳企造成巨大壓力。

  “在我國,乳製品産業仍然是幼稚産業。從生産廠商到消費者,再到市場監管,都很不成熟,”陳連芳説,“在我國,現代意義上的乳業從改革開放之後才真寶源控股起,發展不過20餘年,與西方乳業近千年的歷史相比,有巨大的差距,各方面都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摸索。”

  陳連芳還表示,儘管伊利、蒙牛等企業在全國範圍內能佔據絕對優勢地位,但由於乳製品行業對原材料保鮮的特殊要求,區域性乳企仍會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當地企業可以提供鮮牛奶等遠距離難以配送的産品,所以不用過分擔憂乳業壟斷問題。並且,即使出現壟斷,牛奶也很難提價以獲取暴利。與糧食、食用油不同,在中國,乳製品並不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彈性相對較大,如果乳企為了轉移成本而上調産品價格,很有可能丟失大量消費 者。”

  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城鎮居民平均乳製品消費量開始出現下滑,而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乳企集體漲價。“牛奶價格太高,我們可以喝豆漿嘛。”陳連芳調侃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