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購物卡利益鏈暗藏風險 資金鏈若斷裂權益難保障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7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無論是逢年過節送禮、發年終獎,還是平日裏的節日費、人情往來,購物卡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對於購物卡的“灰色消費”、“洗錢腐敗工具”等指責也隨之而來。國際通用的購物卡,緣何到了中國就有些變味了?市場混亂是源於事物本身,還是監管漏洞?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多全其美”的利益鏈

  叫停“購物券”、“購物卡”的呼聲和努力從未停止過,但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購物卡背後有一條“多全其美”的利益鏈。

  對於自行發卡的各大商場或餐飲、美容、健身企業,發卡不僅可以鎖定客戶、提前獲得鉅額現金流,還會由於購物卡過期、損毀、零頭放棄等各種原因,獲得過期未消費結余金額。

  對於第三方發卡機構來説,幫助商戶發卡,可以取得1%-3%的返傭,且這個比例隨著近年來發卡機構的強勢還在提高。

  巨大的市場需求,也催生了購物卡利益鏈上的第三環——以倒賣商場購物卡為生計的“黃牛”。在上海徐家匯商圈,一名倒賣各大商場購物卡的“黃牛”周某對記者表示,他的收購價一般為卡面金額的96-97折,然後以97.5-98.5折的價格賣出。

  利益鏈後暗藏風險

  同濟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春彥認為,購物卡市場每年産生的鉅額現金流相當於一筆巨大的“沉澱資金”,“從實際情況上看,北京、上海很多發卡機構的資金並不是嚴格放在銀行裏面,而是拿去做投資了。一旦出現投資失誤、資金虧損等情況,購卡人的權益無法保障。”劉春彥説。

  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將沉澱資金投資于高風險高回報行業,如炒股或資金拆借等,很可能因投資虧損造成公司資金鏈斷裂,給消費者帶來巨大損失。因為很多第三方發卡機構的註冊資本並不高,如果出現資金虧損,很可能不足以彌補持卡人的損失。

  如何規範購物卡市場

  劉春彥認為,銀行需要通過存款準備金率、風險隔離等一系列監管措施來保障客戶存款安全,發卡機構也應該採取類似的監管措施。對於即將發牌的機構,應該定期披露資金走向;要嚴格限制“沉澱資金”的流向,將發卡機構當作“類銀行”來進行監管;第三,對於沒有取得執照的機構,給予一定時期的過渡期再擇機關閉。

  針對購物卡成為洗錢、腐敗工具的指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葉林表示,購物卡與腐敗之間沒有必然聯絡,不能因為存在行賄、受賄等腐敗現象,就否定預付式消費的正當性,“一禁了之”顯然也不可能,關鍵在於合理引導預付式消費,加強預付式消費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