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上海券商求解“一參一控”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4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010年12月31日,證監會對於券商“一參一控”的大限已然來臨。

  上海兩大老牌券商——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到底“花落誰家”?一份姍姍來遲的換股方案匆匆扔下了一隻靴子。

  2010年12月下旬,接近上海金融國資系統的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際集團”)與匯金公司已經簽訂了初步的備忘錄,前者所持有的申銀萬國股份,將與後者所持有的國泰君安股份作交換。

  匯金放棄國泰君安,上海國際集團放棄申銀萬國,從而使得上海國際集團在參股券商的數量上減少一家,朝解決“一參一控”邁出重要一步。上海國際集團力保的國泰君安,亦朝著上市目標挪近了一步。

  儘管如此,無論是上海國際集團解決“一參一控”,還是國泰君安上市衝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除了申銀萬國和國泰君安,上海國際集團還控股上海證券,其旗下子公司上海國有資産經營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國資公司”)還參股中銀國際證券。除非上海國際集團一攬子解決旗下四家證券公司達標“一參一控”,否則國泰君安上市仍然只是個畫餅。

  對於國泰君安,上海國際集團真可謂“想説愛你不容易”。放棄申銀萬國之外,上海國際集團還需付出50億元左右的代價,以換回國泰君安股份。更令上海國際集團撓頭的,是另外兩家券商的出路和隨之而來的艱難談判。

  自從上海國際集團將上海國資公司整合成旗下子公司以來,上海國際集團成了四家證券公司的股東。於是,“合併一家,或出讓一家控股權,再賣掉一家”看似成了達到“一參一控”必然的路線圖。

  但也有專家提出,若能將本就是行政性捏合的上海國際集團與上海國資公司重新分開,以兩家股東實現“兩參兩控”,則可輕易解決“一參一控”的難題。

  換個思路,也許豁然開朗。

  置換+重組+變賣

  匯金與上海國際集團具體換股方案是:匯金公司持有的國泰君安10億股中,5.22億股與上海國際集團和旗下集團所持有的全部申銀萬國股份互換,換股比例為每一股國泰君安置換2.33股申銀萬國;另外的4.78億股將由上海國際集團以10~15元/股的市場價格收購。照此計算,此筆交易的總金額高達上百億元。

  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12.19億申銀萬國股份,分散在集團公司及下屬三家子公司手中,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四大股東與匯金公司將“各換各的”,“不會全部歸攏到上海國際集團”。

  這樣,換股和收購完成後,上海國資公司仍為國泰君安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擴大到27.29%。而其母公司上海國際集團(集團層面)變身為第二大股東,將持有國泰君安約7.22億股,佔 47億總股本的15.36%。

  與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股權置換談判同時進行的,是上海證券控股權轉讓和中銀國際股份的出售。

  上海證券為上海國際集團和其子公司上國投100%控股,其控股權轉讓一直是媒體熱議的焦點。此前平安集團、上海聯和投資都被傳出過與其接洽。而本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入圍談判的有六家,其中兩家央企、兩家民企、兩家非上海本土企業。沒有平安集團和上海聯和投資。

  經本報記者了解,到底給六家中的哪一家,各方意見並不一致。統一意見的過程和意見統一後再談判的過程並不輕鬆。

  如果説上海證券是好女不愁嫁的“幸福的煩惱”,中銀國際6%的股權轉讓,則頗為折騰。此前定下來的“年底前把中銀國際賣掉”的目標已經完不成。“掛牌了兩次,到現在都沒人要,因為中銀國際目前並沒有上市的打算。”

  近日媒體報道中銀國際6%的股權將轉給上海國盛集團,但本報記者經過核實,核心人士已經否認了此種説法。“儘管降價 10%,還是沒有談攏。”

  據知情人士透露,愛建證券、晉億實業都是出售的對象,但不是因為對方沒有錢,就是沒有資格。“整個談判和出讓程序搞得很複雜。”

  當外界都以為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換股備忘錄的達成是上海金融國資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時,身處其中的業內人士卻嘆道, “這是被逼無奈啊,為了解決‘一參一控’,上海弄得雞飛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