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雖然中、工、建三大行2000億元再融資順利收官,商業銀行在適時補充資本後“彈藥充足”,但新一輪的貸款擴張正蓄勢待發。這不禁令人擔憂,銀行再融資潮的陰影或將再度籠罩明年股市。
目前,明年新增貸款規模尚未最終確定,但預計仍在7.5萬億元左右。連續第三年的信貸擴張,可能致使剛剛經過一輪再融資的銀行再次面臨資本衰竭。業內人士預計,不出一年半,商業銀行天量再融資也許又將是廣大股民揮之不去的痛,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銀行將可能再次面臨補充資本的尷尬境地。
新一輪貸款擴張呼之欲出
2009年新增信貸9.59萬億元,2010年新增信貸預計在7.5-8萬億元左右。此前消息人士透露,預計2011年銀行投放信貸目標規模仍將在7.5萬億元左右。連續三年的天量信貸前所未有,“明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將面臨利差和信貸的雙提速。”
當銀行資本補充後,是否會通過激增的貸款來實現業績的高速增長,延續商業銀行貸款衝規模的粗放發展路徑?
銀行人士指出,當商業銀行資金陸續得到補充後,新一輪的信貸提速風險正在加大。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獲取收益。在這種主要依靠擴張規模獲取盈利的經營模式下,商業銀行很難有主動調整和控制資産規模的動機和能力。商業銀行為了達到一定的利潤目標,擴大資産規模顯然是最為高效的方式。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此前商業銀行已將明年信貸規模計劃上報。從目前情況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基本上維持了今年的新增貸款規模。有市場人士表示,某大型商業銀行在資本補充後,明年的信貸目標較今年增長了50%,而部分股份制銀行的計劃規模也有放大。
當銀行信貸擴張萬事俱備之後,則加劇了股市投資者的擔憂,其邏輯是銀行融資後將募集資金用於信貸投放,而風險資産的加大又導致資本金的進一步不足,從而陷入擴張-增發-擴張的怪圈,加大了銀行資産質量的風險。
此外,有專家表示,如果不能有效“勒住”信貸韁繩,在多數銀行“不差錢”的情況下,出現競相放貸的局面,或將成為推動通脹的強大力量。如何處理好銀行再融資與防止通脹的關係,將成為監管機構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監管部門開始對目前的信貸管理體系作出改變,要通過經濟增長速度和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等多指標來控制銀行的放貸衝動,實現商業銀行從盲目擴張向資本節約型銀行的轉變。
資金彈藥難撐三年
數據顯示,2009年下半年以來,在資本監管強化的剛性約束下,銀行紛紛制定了資本充足率提升計劃,並在2010年掀起了一波集中再融資高潮。前11個月,商業銀行通過IPO、定向增發和配股共融得資本超過5400億元,發行了830.5億元次級債券和650億元可轉債補充附屬資本。
毫無疑問,超5000億元的資金落袋對所有銀行來説可謂雪中送炭。而多家商業銀行高管均在公開場合表示,此次融資完成後,所籌集資金將足以支撐上市銀行未來三年業務發展需要。
但是分析人士對此並不樂觀。“現在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由於剛剛進行完再融資,資本應該能夠維持2年左右的業務消耗,但是一些融資較早的中小商業銀行,日子則比較難過。如果不能抑制住信貸的快速增長,可能將首先面臨再融資壓力。”
數據顯示,華夏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年中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57%、10.77%、10.24%、10.41%、11.6%,在16家上市銀行中排名靠後。但考慮到浦發銀行近期已完成向中國移動定向增發400億元,以及華夏銀行向前三大股東定向增發208億元即將進入實施階段,所以,明年民生銀行、深發展和招商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較大。
分析人士説,目前民生銀行、深發展和招商銀行資本充足率雖然高於銀監會要求的中小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0%的監管底線,但是考慮到信貸的增長以及資本監管要求的趨嚴,想支撐未來2年的業務發展有相當難度。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有些銀行管理層已經開始通過調整業務結構來實現資本的節約。民生銀行相關人士透露,目前該行正在進行貸款客戶的結構調整,壓低大型客戶的比重,而將信貸資源向中小企業傾斜,同時,加大中間業務收入對利潤的貢獻。據了解,今年民生銀行信貸甚至沒達到年初確定的目標,而明年的新增貸款計劃也將在充分考慮資本消耗後比今年略有降低。
此外,銀監會日前公佈對地方融資平臺的清理方案,其中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一般風險權重進行了規定。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雖然規定給予了三年左右的緩衝期,但是未來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拉低幅度在1%以內。考慮這一因素,當前多家銀行資本充足率均低於新的監管標準,這或許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再融資計劃提前。不過,連平也表示,再融資補充核心資本,是中國銀行業為提高抵禦資産質量下滑風險、增加發展後勁的重要措施。
華夏銀行人士表示,商業銀行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誰先把規模做大誰就先佔據優勢。但是要做大規模,首先是需要資金。商業銀行現有的自我資本積累不能適應資産規模高速發展的需求,而國內商業銀行募集資本的其他途徑非常有限,所以商業銀行紛紛選擇了公開募集資金方式。“如果商業銀行未來能夠繼續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其實再融資對股東和銀行本身來説都是一個雙贏的選擇。”該人士説。
資本將成稀缺品
連平表示,通過比較集中地實施再融資,2011年我國銀行業整體的資本充足率將保持在11%以上,短期內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顯著緩解。但從中長期來看,在監管要求可能繼續提高、去杠桿化削弱銀行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和銀行傳統經營模式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壓力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近期表示,“十二五”時期我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因貸款擴張再度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旦資本出現短缺,商業銀行發展的可持續性將面臨困難。他指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商業銀行要真正建立起資本的理性約束機制。
蔣定之説,資本補充只能滿足銀行發展的一時之需,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商業銀行的資本短缺問題。要堅決走出信貸擴張與資本補充相互推動的歷史怪圈;要強化資本對資産擴張的剛性制約作用,綜合考慮風險、收益、資本佔用的平衡關係,充分節約資本使用。
他表示,未來我國銀行業必須增強預見性,重視資本約束機制的建設。由於真正具備風險抵禦能力的核心資本只有通過股票市場籌集,而普通股增發的成功與否受到資本市場容量、投資者信心等市場因素的影響,並不能由商業銀行自行決定,因而資本實際上是一種成本非常昂貴的稀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