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週期”過後 仍看消費與新興産業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4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全球流動性氾濫、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強等因素正在為A股資金面帶來積極影響,四季度大盤突破3000點值得期待。投資機會上,儘管近期週期性行業正迎來階段性的估值修復行情,但我們認為,大消費與新興産業仍將是行情的主線,投資者應在調整中把握好逢低買入的機會。

  流動性改善推升市場估值

  目前,中國經濟放緩勢頭明顯趨弱,這對投資者信心起到較為積極的作用。不過,這並不足以解釋大盤放量連漲5日的現象。我們認為,各國延續寬鬆貨幣政策、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強及國內負利率等因素導致A股市場資金面正在發生積極改善,是A股愈戰愈勇的主要原因。

  首先,鋻於經濟復蘇步伐明顯放緩,海外主要經濟體均傾向於延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的國債收益率均持續走低。由於實體經濟吸引力有限,且貨幣貶值預期增強,過剩的流動性必然會追逐大宗商品及新興市場,以尋求保值或投機收益。

  其次,近期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增強,熱錢流入壓力加大。考慮到中國經濟仍處下行趨勢,管理層不會放任人民幣大幅升值,不過,面對海外壓力,為避免貿易戰的發生,管理層有適度加快升值步伐的跡象。9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74%,創出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6個月NDF所顯示的升值預期由此前不足1%的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已達到2%左右。預計第四季度人民幣將漸進小幅升值,全年升值幅度有望接近4%。我們注意到,恒生AH股溢價指數顯示A股持續處於折價狀態,而且深市B股指數離07年曆史高點僅一步之遙,這些現象都表明海外資金對人民幣資産的興趣正不斷增加。

  另外,雖然作為統計指標的CPI增速有限,但居民現實感受到的通脹預期較為強烈。自然災害、天氣異常等因素或許會逐步減弱,但流動性過剩所導致的房價、房租、農産品(000061)價格上漲的壓力不容忽視,而糧食、水電氣等要素資源價格調整,也將推升物價水平。儘管如此,考慮到熱錢流入壓力、實體經濟仍未明顯轉強等因素,短期內加息的可能性很小。這預示著負利率將持續存在並有擴大的趨勢,出於保值的需求,居民儲蓄向股市搬家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週期補漲後 仍看消費與新興

  雖然A股資金面有望明顯改善,但我們不應對改善程度寄予過高預期。畢竟,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像07年、08年那樣大幅升值的局面不可能重現,升值對熱錢的吸引力有所降低。而且與05年、06年匯改初期A股流通規模較低的情形截然不同,目前A股流通市值與居民儲蓄總額的比值已處於高位水平。此外,快節奏的新股發行及限售股不斷解禁,也構成較大的資金需求。

  因此,指望資金大規模發熱牛市並不現實,特別是大盤週期股持續整體反彈的難度較大,其後續機會將更多呈現出結構性的特徵。而大盤反彈空間也會由此受到制約,預計四季度大盤有望呈現先震蕩上行、後轉入區間震蕩的運行格局,上證指數運行上限在3000點-3100點區域。

  短期而言,週期性行業的結構性機會仍值得關注。在全球流動性氾濫、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強及通脹預期上行的背景下,具備資源屬性的採掘行業,以及有色金屬行業中金融屬性較強或具備稀缺特性的品種有望持續走強,資産類的金融、地産板塊也將有一定表現機會。此外,化工、建築建材、工程機械等受益經濟預期好轉的低估值週期行業也將有所表現。

  不過,在經濟轉型的中長期趨勢下,市場風格仍將轉向消費類與新興産業板塊。“十二五”規劃將進一步強化投資者對大消費行業與新興産業的認同感,這些戰略性行業與傳統週期性行業的分化表現很可能成為長期趨勢。投資者應密切跟蹤大消費行業中的優質龍頭企業,以及新興産業中成長性突出的中小企業,在板塊調整中把握好逢低積極介入的時機。

  機構來源:國都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