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福州致癌烤鴨油交易成行業潛規則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3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圖為工商執法人員查出的地溝油小作坊。

  在福州多次整治地溝油之後,很多餐館都選擇用價格相當的鴨油替代,特別是一些川、湘菜館,菜的味道較重,能把鴨油的腥味掩蓋掉。

  記者隨機走訪福建省福州市10余家烤鴨店發現,這些店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出售烤鴨油,有烤鴨店老闆透露,“所有店都在賣,誰舍得把3.5元一斤的油倒掉?”

  出售烤鴨油儼然已成為這一行業的潛規則

  特別調查

  本報記者 郭宏鵬 劉百軍

  本報實習生 范傳貴 盧義傑

  烤鴨油,顧名思義是烤完鴨子剩下的油。除了衛生條件惡劣,來源不明,這類油還被認定為含有嚴重致癌物,和地溝油一樣同屬廢棄油脂,是國家食品安全法所嚴令禁止食用的。

  然而,《法制日報》記者近日隨機走訪福建省福州市10余家烤鴨店發現,這些店幾乎無一例外地在出售烤鴨油,有烤鴨店老闆透露,“所有店都在賣,誰舍得把3.5元一斤的油倒掉?”

  出售烤鴨油儼然已成為這一行業的潛規則。

  一公斤生鴨烤熟後會滲出6兩鴨油,一個烤鴨店一個月就能收集500斤,幾乎每一家烤鴨店都不會把烤鴨油倒掉,而是出售給專門前來回收鴨油的“老闆”。這些“老闆”有炸豆干的、開餐館的、擺燒烤攤的,他們將難以計數的烤鴨油送上了市民餐桌。

  出售鴨油成烤鴨店潛規則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部分烤鴨店老闆並不知道出售烤鴨油是違法的,而當記者致電福州市衛生、質監部門舉報時,這些執法人員竟然也一無所知,驚嘆“還有這種事?”

  從8月20日開始,《法制日報》記者對福州市多個農貿市場進行了暗訪、蹲守。

  記者自稱是烤鴨油收購者,對福州市晉安區南湖農貿市場內3家賣烤鴨的滷味店進行了暗訪,發現這3家店均存在著非法鴨油交易,每月生産、售出的烤鴨油數量合計達500多斤。

  市場內右側第一家烤鴨店老闆告訴記者,他的烤鴨油是這個市場中最好的,每月有兩三百斤。“我家就在斜對面,半小時前我兒子剛提了50斤回家。你如果要,隨時拿桶來就是了。”老闆説。

  和記者談的交易價是每斤3.5元,按照烤鴨店老闆的説法,“這是行情價,‘老闆’也是按這個價收的。”他告訴記者,他和收烤鴨油的這個“老闆”已合作多年。往常,“老闆”會在每天淩晨四五點鐘的時候上門送豆干(烤鴨店一般都會賣鹵豆干),如果鴨油滿50斤了,對方就會收走。

  8月21日下午,記者帶著礦泉水瓶如約來到該烤鴨店。老闆的兒子稱,前一天家裏的幾百斤鴨油已經被收走了,現在只剩下二三十斤。記者表示這次只需先取三斤作為樣本,帶回家看看成色,如果質量好日後可長期交易。這位林姓的年輕店主答應了記者,讓家人把礦泉水瓶帶回家裝油,但拒絕了記者跟隨其前往的請求。

  9分鐘後,被裝得滿滿的礦泉水瓶被拿了回來。記者觀察到,鴨油呈暗黃色,粘稠液體,開蓋後能聞到一股帶著腥味的油香。在記者的要求下,年輕店主開了一張收據,並簽下姓名與聯絡電話。

  據市場內另一家烤鴨店老闆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他們的加工工藝主要是鹵,所以鴨油還不算多,“北京爆烤鴨”這種工藝手法産量最多,每月産四五百斤油不是難事。

  記者隨後走訪了福州市鬥池路和交通路的兩家“北京烤鴨”店,證實了這一説法。

  在福州白馬路附近一家烤鴨店,記者表示希望能聯絡到鴨油收購者,但遭到店主拒絕。他只透露,附近一帶的鴨油都是由一個“大老闆”收購,豆干也都由他送。事後,記者輾轉找到這名莆田籍“大老闆”的聯絡方式並確定其行蹤,但由於近期福州市開展的地溝油專項整治行動,“大老闆”警覺到有人在調查,潛藏不出。

  致癌鴨油用作炒菜拌面

  “製作鴨子油時不僅衛生條件難以保證,而且在烤鴨時200多度的高溫下,油脂極易被氧化生成大量的脂肪酸致癌物。”華中農業大學食品技術科學院教授王承明曾公開指出,烤鴨油和煎炸廢油、地溝油一樣,含有致癌物質,不可食用。

  那麼,福州市每月難以計數的致癌鴨油,究竟流向了何方?《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鴨油大多被用來油炸食品、炒菜、燒烤,從多種渠道回到餐桌之上,被市民們食用。

  鴨油最主要的流向之一是豆腐作坊。在被調查的多家烤鴨店中,記者發現收購鴨油者和出售豆干者為同一人。每家烤鴨店一週出售的豆干數在500片到上千片不等。一家經營了10餘年的烤鴨店老闆告訴記者,從開店起他就在銷售用鴨油炸的豆干,從未間斷,且“顧客都很喜歡吃”。

  福州鬥池路“北京烤鴨”店老闆也告訴記者,鴨油在許多餐館頗受歡迎,“有的用來做拌面的調料,有的用來煮菜,味道很好”。

  另一位烤鴨店老闆還透露,一名開餐館的老鄉每月都會從他這裡買鴨油,因為鴨油含有糖和味精等成分,用它炸東西會生香,很受歡迎。

  一名在福州市多家餐館待過的廚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福州多次整治地溝油之後,很多餐館都選擇用價格相當的鴨油替代,特別是一些川、湘菜館,菜的味道較重,能把鴨油的腥味掩蓋掉。

  根據國家《食品生産經營單位廢棄食用油脂管理的規定》,廢棄油脂只能銷售給廢棄油脂加工單位和從事廢棄物收購的單位。從事加工廢棄油脂活動的單位,不得將廢棄油脂加工以後再作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銷售,不得將未經處理的油脂排入周圍環境。

  此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嚴禁在食品生産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為生産原料等有關問題的通知》也要求,食品生産加工企業應當建立回收食品登記、銷毀制度,如發現企業使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材料生産加工食品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造成嚴重後果的,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福州烤鴨油從烤鴨店流向餐桌的鏈條,顯然已有多個環節違反了以上法律法規。

  烤鴨油市場無人知無人管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烤鴨油還沒有像地溝油一樣臭名昭著,在很大程度上,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有這種油的存在。正因為此,這種致癌油脂才得以頻頻交易,流向餐桌。

  “鴨油可以吃啊,用來炸東西還特別好。這又不是地溝油,地溝油都是垃圾,那是不能吃的,我們這個烤鴨油是可以吃的。”南湖農貿市場出售的那名年輕老闆曾對記者解釋,烤鴨油無毒無害,他甚至聲稱“我們一家以前都是吃這個油的”。

  當《法制日報》記者在鬥池路一家烤鴨店亮明身份採訪時,店主則慌忙解釋稱,這些油都是從鴨子身上滴下來的,很衛生、不是地溝油、不違法。直到記者向老闆介紹了烤鴨油的危害,她才表示“那我明天不賣炸豆干就是了”。

  經過多日暗訪調查,《法制日報》記者掌握了多家烤鴨店非法銷售烤鴨油的證據。而當記者致電有關部門舉報時,卻讓多名工作人員驚嘆不已:

  記者致電12312福州商務舉報中心,接線工作人員稱第一次聽説此事,只能幫忙記錄,要解決問題必須找衛生部門;

  記者致電福州市衛生局,值班工作人員驚訝地表示“竟然會有這種事?”並稱會重視這一現象;

  記者又致電福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稱“不屬於我們的職責範圍”;

  最後記者走訪了福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此事多個環節屬不同的部門管理,該辦將協調組織各部門對此進行調查。

  事實上,烤鴨油問題早已在全國多個城市被曝光,而在曝光前,“無人知曉、無人監管”的尷尬局面也為各城市的普遍現象。在曝出烤鴨油事件的城市中,部分已開始了治理行動。

  據報道,江蘇省宿遷市日前出臺了一系列辦法治理烤鴨油市場:一方面,宿遷市向所有餐飲單位發放了關於烤鴨油問題的食品安全告知書與承諾書,並進行拉網式調查;另一方面,各監管部門實行“駐點監督”,確保每一個烤鴨店生産的每一滴烤鴨油都有專人負責,一旦出了問題,將對“駐點監督員”進行問責。

  宿遷市還明確了烤鴨油從産生到銷售的各個環節監管部門:工商部門負責産生和流通環節,檢查烤鴨店經營戶登記每天産生、銷售的廢棄油脂數量以及銷售去向,並督促其向收購企業索要憑證;藥監部門加強對餐飲行業和餐飲服務單位的監管,監督餐飲單位建立並執行食品原料採購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質監部門則加強對相關企業收購、加工烤鴨油等生産環節的監管。同時,宿遷市還督促廢棄油脂加工、銷售生産的企業建立了收購和銷售臺賬,並簽訂了生産加工企業主體責任書。

  截止發稿前,記者得知,福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已組織相關部門對記者舉報的多處烤鴨店進行突擊檢查,並查沒了部分烤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