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1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科技苑
改變習性,小鱉多長六個月肉。
廣西貴港的廖裕平,是當地出名的養鱉能手,他養的同樣日齡的小鱉,個頭比普通小鱉大很多,而且他的鱉都養在了溫室裏,比普通鱉要多吃六個月的飼料。這是因為廖裕平設計了一個小鱉育兒房,改變了鱉冬眠的習性。
鱉是變溫動物,它們的成長受水溫的影響很大。鱉的生長水溫為25~35℃,當水溫達到28~31℃時,鱉的攝食最強,代謝最旺,生長也就最快。不過當水溫降到20℃以下時,鱉就會停止進食,進入冬眠狀態。
冬眠雖然是鱉的生活習性之一,可是對於養鱉人來説,冬眠的鱉就會耽誤長肉,延長生長期,推遲上市時間。對小鱉的影響就更大了。一般的小鱉是在每年的7~9月破殼而出,可是出殼後生長還不到3個月,就到了水溫降到15℃以下的10月份,該冬眠了。直到來年的3、4月份,水溫開始逐漸回升了,小鱉們才能逐漸甦醒,繼續生長。這麼一來,中間將近6個月的時間就都浪費了。更重要的是,小鱉身體不比大鱉那麼結實,如果在冬眠前營養積累得不夠,還有可能一睡就醒不過來了。所以,對第一年的小鱉來説,冬眠不僅耽誤長肉,還會影響成活率。
大棚裏砌墻,曬日光浴不忘防風。
一般的大棚,基本上都是用塑料薄膜覆蓋的,為的是滿足鱉的一個重要的習性——曬日光浴。而廖裕平的大棚,卻在棚的南北兩側,分別砌了一堵墻。
曬太陽能幫助鱉迅速調節體溫、殺滅背甲上的細菌,還能增加鈣質,讓鱉甲變厚變硬、促進生長。在充足的陽光下,水中的藻類也會比較快地繁殖,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從而增加大棚裏的氧氣量。可是廣西風大,特別是在冬天,刮7、8級的大風是常有的事。幾場風雨過後,塑料大棚幾乎全被掀翻了。所以不能光考慮採光的問題,還得做好抗風的準備。由於貴港地區冬天主要刮的是北風,廖裕平就在溫室的南北兩面分別砌了一堵墻,用來擋風。
為了做到雙保險,廖裕平對應著大棚鋼管的距離,在水泥池邊焊接一個小鐵棍。隔一根鋼管,插進一個小鐵棍進行固定,這些都和普通的鋼架結構大棚沒什麼區別,不同點在於鋼管之間的結合處,都沒有焊接在一起,而是用繩子綁住。因為如果把鋼管焊接在一起,當有大風吹來的時候,焊接點就必須承受所有的風力,如果風太大,焊點還有可能被吹開。而用繩子綁起來的連接點,即使遇到大風,在小範圍之內是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這樣就能把一部分的風力給消解掉。所以,用繩子綁起來的鋼架,承受大風的能力就更強一些。
設計小推車,改造鱉池,排污更有效。
溫室養鱉飼養密度大,如果排污系統處理不好,容易影響小鱉的健康。為此,廖裕平先後搞了兩項發明。
起初,他發明的是一個排污小推車,利用水壓清除污物。推車底部有四個小滾珠,有了滾珠的幫助,小推車不僅行動靈活,底盤還可以跟地面一直保持1厘米的距離。受到池塘水壓的影響,池底污物就會順著地盤的縫隙,吸進小推車,順著長長的排污管,鱉糞就可以排出鱉池了。
廖裕平每天都要推著這個小推車,給鱉池清潔污物,可是這麼大的養殖池,每清潔一次,至少得花上半個小時以上。為了節省時間和人力,廖裕平又對溫室的整個排污系統進行了改造,簡單説來叫做“三高兩低”。從鱉池的橫截面來看,兩邊比中間高15厘米;而從縱切面看,進水口的一側要比排污口的一側高出15厘米。
有了“三高兩低”的設計,當鱉池放水排污時,水流就會帶著池底污物,從池兩邊向池中間流,從進水口向排污口流,最後都往養殖池的中間匯集。並且隨著小鱉游泳時帶起的水流,把沉澱在水底的污物帶到池底最低處,在排污時鱉糞就會順著水流帶到池外了。
中草藥消毒,保水保健康。
養鱉先養水,小鱉對水質的要求比大鱉高的多。由於小鱉皮嫩,抵抗力差,所以育兒房中的水質必須達到標準要求。很多養殖戶使用生石灰這類的化學鹼,給池塘殺菌消毒,維持的時間很短,只能保證一個星期。廖裕平從醫書上受到了啟發,決定用高鹼植物給鱉消毒。
植物鹼跟化學鹼不同,成分比較複雜,功能多樣,效果也更好一些。所以利用植物鹼調整鱉池中的pH值,可以保持一個月之久。為了徹底殺滅池水中的細菌,每次池裏換上了新水,廖裕平都會搬來臭氧機,利用臭氧把水池中所有細菌殺滅掉,然後潑灑適量的植物鹼。有了植物鹼的幫助,只要在下次換水以前的這段時間,堅持每天排污,鱉池中的PH值就會一直維持在正常狀態,小鱉的健康也有了保障。
更多資訊編輯短信FT發送到10663355訂閱《科技苑》手機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