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馮雪松追蹤采寫方大曾事跡座談會發言摘編

各界聲音重現 2016年04月20日 12:14 A-A+

1

任海霞 馮振宇攝

攝影記者應具備的崇高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

中國新聞社攝影部副主任 任海霞

通過參加今天馮雪松追訪方大曾的座談會,就探討如何用攝影作品記錄歷史這個話題,深受教育收穫良多。收穫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首先來自於方大曾先生,作為攝影記者的他,是我們的前輩,更是我們的楷模,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是獻身和敬業精神。在國家危難之時,他把國家命運與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承擔起自己作為記者的神聖職責,為把第一手、真實鮮活的歷史呈現給世人,方大曾完全將個人的生死、利益置之度外,奔赴在採訪第一線,拍攝和撰寫了大量珍貴照片和通訊。比如:在“七七事變”爆發後,他親赴盧溝橋前線採訪,最先報道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第二方面來自於馮雪松先生,他十餘年間鍥而不捨地進行資料收集、實地探尋,完成了紀錄片《尋找方大曾》,體現出一個媒體人的職業素養和執著精神,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和對事業的執著精神,也是很難做到的。可以説,他的這種精神也是當前我們媒體人必須推崇和要學習的。除此之外,方大曾與馮雪松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做獨家新聞,把第一現場和獨家報道作為新聞記者的第一生命。方大曾的諸多獨家新聞大家都知道,在這裡不必多説。馮雪松把《中國攝影史》仲介紹不足百字的人物,挖掘出來,使其成為一個鮮活、有血有肉的人物,也可謂是獨具慧眼。

攝影作品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它用影像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人們的所見所聞並永久保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攝影作品所具有的認識、教育和審美這三個方面的社會功能,大家都十分了解。攝影的瞬間紀實特性,使其作品能夠以真實的形象再現社會生活,反映時代精神和人物的思想情感,擴大人們的生活事業。雖然説,攝影作品有其獨特性,但真正讓這些特性發揮在極致的還是取決於人。作為一名攝影記者必須要具備的崇高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除日常所説的使命感、責任感、奉獻精神、職業操守等等之外。記者本身還應該具備四個“真”----真心、真情、真意、真實。最精彩的攝影作品都是用心創作出來的。這也應驗了人們常説的“做事先做人”、“人品決定高度”。

不可否認,在當今的社會裏,攝影這個群體中,確有許多人們所不能接受的現實情況,諸如追逐名利,貪圖利益,製作虛假新聞等不良行為,但這畢竟是為數不多的個別人人,絕大多數的職業攝影人,始終秉承著自己的社會責任、記者應有的良知,堅守著道德底線,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在今年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舉辦這個活動,更是非常及時和有意義,在紀念方大曾、學習馮雪松的同時,還為我們攝影界樹立了一個榜樣和楷模。俗話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方大曾這樣的老前輩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專業和心靈上無法替代的豐碑。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
860010-1121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