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馮雪松追蹤采寫方大曾事跡座談會發言摘編

各界聲音重現 2016年04月20日 12:14 A-A+

張在璇 馮振宇攝

張在璇 馮振宇攝

  舅舅回家

  《四川日報》原高級記者 張在璇

  我沒見過舅舅,聽母親説,在我沒出生前他就隻身離家到炮火連天的抗日前線採訪,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第一次知道我還有個舅舅是1950年5歲時隨父母從上海回到北京協和衚同10號方家老宅。老宅有前後兩個院子,在前院東南角立著一個碉堡樣的灰色小木屋,2米多高,4尺見方大,做工十分精細,嚴絲合縫,關上門裏面不透一點光。木屋進門的右手邊開了一個32開書大小的“窗戶”,上下兩邊有木槽,可以插上定做的木板和紅綠玻璃。這座小木屋自然就成了我和哥哥玩耍的絕好去處。我們的淘氣驚動了外婆,她厲聲喝道:“都給我出來!這是你們大舅的東西,誰也不準動。”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家裏還有個舅舅和他在外婆心中的位置。後來我知道了這小木屋是舅舅衝膠卷、洗照片的暗室,家裏人誰都不去動它,直到1969年外婆去世都原封原樣地保留在前院的角落裏。

  對舅舅的了解最初是聽外婆、姨媽和母親講述,不系統也不連貫。外婆説,舅舅在中學讀書時就喜愛攝影,是她花了7塊大洋給買了一台蔡斯折疊相機,從此對攝影的酷愛使他一發不可收拾。姨媽説,舅舅經常帶著一把雨傘,一個揹包,背著相機徒步到處去拍照。他為人正直,讀中學時同學李續剛(李在建國後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因開展革命活動被學校張榜開除,舅舅為抗議拍下佈告留證據,為此被學校關了半日。還有一次是1933年,和他得知共同主編《少年先鋒》刊物的同事詩人方殷被反動政府逮捕,不顧個人安危,迅速趕到方殷住處把所有進步書籍和宣傳品清洗一空,致使來搜查的警察沒找到任何證據。姨媽説舅舅在平津及冀、晉、察、綏一帶拍攝過很多照片,1935年他寫的通訊《冀東一瞥》深刻揭露了冀東偽政府無恥面目,用照片揭示了十分猖獗的娼、賭、煙、毒、走私等活動。他熱愛祖國、崇仰真理,“一二 九”運動後他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還把姨媽介紹了進去。1636年12月,身為中外新聞社記者的他不畏嚴寒,冒著生命危險隻身深入綏遠前線,拍攝了數百張照片,寫出了《綏遠前線視察記》等抗戰初期全國很有影響的戰地通訊。1937年“七七事變”搶響後,得到消息的舅舅千方百計于7月10日搶趕到事變現場,最先報道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寫出長篇報道《盧溝橋抗戰記》並配發照片,向世界披露了事件真相。據姨媽回憶,這次採訪舅舅曾被日本大兵所阻,因他個子高,又長得一頭“斯拉伕型”的黃頭髮,加之遇事冷靜,拿出了印有英文的“中外新聞社”記者明片,大概是“外”字嚇住了日本兵,居然得以脫身,返回北平發稿。7月23日,又帶上家中存留的40個膠卷,最後告別家人風塵僕僕匆匆地上路了。之後,家裏人只能從報紙上了解他的行蹤。母親告訴我,那時他們在上海,父親每天下午回家都要帶回一張《大公報》,7月到9月晉、冀抗日前線署名特約記者小方的戰地通訊、照片不斷,9月17日和25日都還在《大公報》上看到,但自9月30日看到他寫的《平漢北段的變化》就再也沒有消息了。

  從此舅舅就再也沒有音訊。他留下的800多張底片一直由姨媽精心保存著,這是全家人的念想,但是在“文化大革命”“四人幫”橫行時險遭劫難。這是我親歷的一段往事,當時社會上“破四舊”秩序很亂,放在家裏很不安全,姨媽和母親商量後她索性把舅舅的底片連同裝底片的木箱交到她單位的“紅衛兵辦公室”由他們“保存”。果然沒過多久,姨父單位的“造反派”到協和衚同老宅抄了家,連屋裏的地板都撬了。如果這些底片仍在家裏,其命運可想而知。文革後期,已退休的姨媽到單位工會去玩,看見一包用廢報紙包著的底片散落在屋角的地上,已無人管理,就如獲至寶地把它拿回家。又過了些日子,他看見單位食堂管理人員用舅舅裝底片的小木箱賣飯票,就做了一個新的換了回來。這些底片終於躲過了這場劫難。

  正是舅舅留下的這些作品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十五年前,陳申先生、馮雪松先生以極大的熱情開始了《尋找方大曾》的歷程,他們的書刊和電視專題片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我也從他們的“尋找”中更深入地了解了舅舅。這裡我要特別感謝馮雪松、陳申先生,謝謝所有關注方大曾的人們。

  去年11月5號收到馮雪松先生快遞來的他剛剛出版的新書《方大曾:消失與重現》,讀後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舅舅又是幸運的,他短暫的一生雖然像一顆流星,但他耀眼的瞬間給世間留下了不滅的記憶,他的照片和文字通訊記錄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現狀,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勇畫面,從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舅舅短暫的一生像是一朵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的小浪花,尋找他的蹤跡尤如大海撈針。我非常欽佩馮雪松先生的敬業精神、勇氣和才華,沿著方大曾最後的生命足跡,先後尋訪了數十名有關人物,克服重重困難,查找了當年大量幾乎有關的所有資料,終於尋回了舅舅散落在戰地的靈魂。該書用紙上紀錄片的手法,把受訪者樸實的話語不加修飾原汁原味地展現給讀者,讓讀者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有鮮活生命的方大曾:他熱愛祖國,為人正直,崇仰真理,成功地再現了那個年代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精神風貌,弘揚了為了國家興亡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的民族精神。從《尋找方大曾》到《方大曾:消失與重現》,經過十五年碶而不捨的尋找,我深深地感覺到,

  一個充滿生氣,風塵僕僕採訪歸來的舅舅回家了。我想,舅舅的至親,我的外婆、姨媽和母親,若在天有知,定會喜極而泣感到欣慰的。

編輯:張迪 責任編輯:
860010-11210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