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所有的講義都是他自己寫的,一色的蠅頭小楷,特別認真。課上,他往往採用啟髮式教學,經常提出問題,讓大家思考,然後再告訴大家物理學的大師是怎麼解決的。”讓陳佳洱印象深刻的是朱光亞回答學生問題的方式。
1962年,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爆轟試驗、中子源研製等均取得了重大進展,青海核武器研製基地建設以及核材料生産等問題也在按計劃進行...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威力為2.3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試驗結果表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從理論、結構、設計、製造到引爆控制系統、測試技術等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核航彈、導彈核武器的成功,我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順利完成原子彈研製的“三級跳”計劃。有人評論説,朱光亞等科學家是把物理成果轉化成工程成果、把科學技術轉變成戰鬥力的大師。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爆炸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先於法國1年時間成為世界上擁有氫彈的第四個國家,發展速度是核大國中最快的。
朱光亞,湖北武漢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2004年,朱光亞80歲時,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朱光亞被稱為是“奮力挺起民族脊梁”的功勳科學家,而他自己卻把一生概括得很簡單“我這一輩子主要就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
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傑出的科學家,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朱光亞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朱光亞 1924年12月出生,湖北武漢人,我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原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從20世紀50年代末投身於核武器研製工作,到2005年以年過八旬的高齡退休,朱光亞與核“打交道”長達近半個世紀。“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朱光亞曾回顧説。
“朱光亞星”,是一顆小行星,由我國國家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388號,為表彰朱光亞對我國科技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2004年12月26日,朱光亞院士科技思想座談會暨“朱光亞星”命名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了座談會和命名儀式並對朱光亞表示祝賀。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朱光亞參與核武器研究,當時嚴格保密,他嚴於律己,家人都不知道。“核工作者的要求是,上不告訴父母,下不告訴妻兒。直到原子彈研究成功,向外界公開了消息,我們才知道他的工作。就連他的兒子知道時也很驚訝:‘原來原子彈是我爸爸搞的!’” 許錫揮説,朱光亞雖然是著名的科學家、大學教授,但是他有空的時候,會買菜、會砍柴、做家務。“朱光亞和我們家人的關係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