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在書寫時用氣十分重要,人們往往説在書法書寫時一定要有氣運和氣場。
書法作品可以顯現出一個人的品味與追求,藝術修養和人生磨礪。書法作品是集書者的筆力、氣勢、神態,氣運、氣場為一體的藝術表象。書法作品不但有書者的學識修養,精神氣質,思想情感,審美趨向傾注其中,而且總會在作品中留有特定的時代烙印。因此就有了“翰墨飄香繞廳堂,雅韻傳情于友邦”之説。
一幅上乘的書法作品不但文字佈局合理,筆觸圓潤飽滿,用墨乾淨,突兀顯得張弛有度,意態奇逸,古茂遒樸,雄渾飄逸,剛柔相濟,情生於內,發為文字,寄予筆端,極具藝術觀賞性。同時作品還應該蘊含有一種氣運蒼靈的氣場,讓欣賞者的視覺為之震憾,生成共鳴,將瞬間的感動化為永恒。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有造詣的書法家書寫時都會氣運方良,書寫前有的品茶論道,有的談笑風生,更有者閉目養神,其實他們都是在弘運氣場,吸納陽氣與丹田,厚積薄發。在書寫書法時一定要排除雜念,氣沉丹田,行筆要均,力達筆尖;筆鋒轉換要閉氣,舌舔上牙;筆鋒上提時,氣上行,益補氣;按筆要沉氣,氣行丹田,中氣助力;收筆要放氣,做到以心使氣,以氣御筆,只有這樣才能把心中的書法表現出來。
書法是一種能釋放心靈的藝術,虛室生白,是一種禪的境界。書法首先要求的是要應景。大氣的文章,書者潑墨揮毫,或筆鋒斗轉,或恣肆汪洋,或筆斷意連,一撇一捺盡顯出書者對人生、對生命浩浩蕩蕩的理解。唯有歷經了人間風風雨雨,春華秋實者才能將作品寫得滿紙氣勢,見作品猶如聽到風雨滿城。因此書法作品所生成的氣運氣場亦是一種自我人生主張,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淋漓盡致的展現。起筆、收筆清晰分明,筆畫流暢,字體精巧雅致,字字珠璣,字字俊逸神秀,字字都是書者內心對生活的精緻之體現。所以説書法也是一種生活,書寫書法是對生活的一種解讀,唯有熱愛生活,有一顆擅于經營生活的心才能書寫出讓人怦然心動,氣運恢宏書法作品。
很多書法家都喜愛書寫“精氣神”的榜書,在書寫時也往往都是一氣呵成,這就是氣運和氣場的作用。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暇于外力。
説到書法的氣運和氣場很多人會聯想到中國武術中的氣功。中國武術氣功中講的”氣”是無形無相的,而書法的“氣”是有形有相的,但是仔細揣摩就不難發現二者之間有著一種水乳交融的關係。大自然中的“氣”是萬物的精華的凝聚,有了這樣的氣,我們把它和心靈溝通,讓“氣”這一物質,在筆下隨著墨汁一同傾注到紙上,這時寫出的書法中就自然多了一種物質能量——“氣”息。有了這樣的氣息在書法中做保護,書法就多了醇厚,就有了豐富的內涵,讓欣賞者多了品味參悟的意境。中國武術的氣功和中國書法藝術同屬中華文化瑰寶,息息相通,相得益彰那是自然了。也有人將書法中狂草比喻為落在宣紙上的武術,狂奔不羈,形如流水,騰雲撥霧,乃為神于形的美妙結合。
歷史上,在唐代以前書法家多使用心法去書寫,而唐之後才有了筆法之説。因為有了筆法,唐以後的書家漸漸淡忘,忽略了心法,認為有了筆法就可以替代心法。其實,心法是書法的根,沒有心法的書法永遠無法達到上乘。如至今流傳甚廣的“永字八法”,其實只是對唐代以來的楷書點畫的一種歸納,書法的氣運和氣場説白了就是書者的心法和大自然的靈氣與筆法技巧的有機結合。當然我們也絕不能忽略書法中筆法的基礎性,筆法中的諸多技巧如:下筆、行筆和收筆,方筆、圓筆和運筆等等具體可以歸納為中鋒、偏鋒、側鋒、拖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飛白鋒等等這些都是書法的筆法技巧要素,更是每一位書者的基本功。
每一種心法都是從入靜開始,即入靜——打通經脈——釋放能量。在書寫書法之前先打坐一會兒,用氣功的方法將心情調整到比較舒暢的階段,這時候就仿佛進入了另一種境界,然後收功,做好書寫前的準備:調墨,潤筆,展紙。在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以後,再一次進入氣功態,有了氣運和氣場再書寫時,常常會有一種意想不到效果出現,久而久之,只要開始書寫書法就進入到這樣一種境界,所書寫出的作品自然會蘊藏一種靈氣于書法作品之中。而欣賞者如沐臨在氣場中,這樣的欣賞是一種意念和形態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的調理。
書者功力的高低和氣運氣場的升騰,書寫內容的激奮,文字造型的灑脫都決定了書法作品能否與欣賞者産生了共鳴。好的書法作品,不厭千百次地讀,每次欣賞的時候,氣息都在向觀賞者傾注、釋放著正能量,這難道還不是一幅上乘之作嗎?(文/李平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