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藝術臺 > 中國書畫類藝術家 >

播撒書藝德為先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09日 17: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山東商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要在歐陽先生的名字前面加上頭銜,可以是詩人、畫家、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可他卻習慣稱自己為“教書匠”;如果要計算歐陽先生的學生數量,可以説“桃李滿天下”,可他卻始終唸唸不忘教導過自己的諸位恩師;如果要論歐陽先生在中國書法界的地位,他是書法專業博士後導師,可他卻沒有舉辦過一次個人書法展,也沒有擔任過書法大賽的評委。在書法上,他諸體兼備,而匯通于行草,以東晉書風為宗,博采周金漢石、碑刻法帖之長,形成飄逸沉穩、剛健溫潤、靈動厚重的獨特藝術風格。他博學多才卻謙虛謹慎、平易近人。

       “向大師學習終生受益”

       歐陽先生與人聊天時,總能讓人感覺到他機智幽默、旁徵博引、宏論滔滔的談吐,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他作為大學問家長于思辯的智慧鋒芒。而且他精於詩詞曲聯、擅長寫意繪畫、京劇為奚派嫡傳。

       歐陽先生從6歲開始學習書法,十四五歲時,已能撰碑屬文了。然而他深知藝無止境,決定造訪名師。經過家人親友四處打聽,訪得隱蟄濟南的武岩和尚是一位書藝高手,於是攜習作造訪。雖説這位老和尚在苛責了他不會寫字之後還是答應了收他為徒,卻讓他買其5塊錢的宣紙來寫。5塊錢在當時相當於一個普通職員的月薪。於是就為這5塊錢的宣紙,他每次一筆一劃都寫得格外認真,基本功練得非常紮實。然而等他學有所成,母親才告訴他,買宣紙的5塊錢老和尚根本沒收,每次都退回到了母親手中。

       這麼多年過去了,歐陽先生如今想起這個故事,感觸頗深地説:“我的這位老師,不但書法好,而且懂得教學法。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珍惜,對學習機會也一樣。武岩和尚之所以要我交5塊錢,就是借此給我施加壓力,激發我的學習熱情。這使我學習任何東西都很快,可以説使我一生受益無窮。所以我覺得我一輩子都感激他。”

       後來歐陽先生又跟天津的吳玉如學過書法,跟齊白石大師學過畫花鳥,跟奚嘯伯先生學過京劇。歐陽先生説:“我就是拼命拉著他們的衣襟往前奔,也覺得跟不上他們的腳步。”

       “我只是個教書匠”

       也許是歐陽先生覺得自己一生受眾位老師影響太大,他從1954年大學畢業後也獻身教育事業。這一教,就是半個世紀。

       很多人因為歐陽先生卓越的書法成就而稱其為大書法家,他卻打趣地説:“不要叫我書法家,最多稱我書學教師。我自認為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教書匠,教過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帶過博士後,也曾教過小學生,教過中學生。作為教師,我教過書法,也教過語文、數學、歷史、美術、體育、化學、邏輯、哲學等。”

       在學術上,歐陽先生經常教導學生“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彩、切時如需”,這也是他對於書法的一貫主張。對於這16個字,他解釋道:“在今天,‘作字行文、文以載道’的功能,不是只有書法才可以完成。印刷的書籍和電腦的信息化處理可以更加快捷地完成,那我們的書法還能幹什麼呢?書法可以煥發‘文’與‘道’的光彩。可以把文章寫得非常工整,展示內容的肅穆、莊嚴;也可以用草書的辦法來寫,展示內容的靈動、節奏。這個‘彩’是用手展示出來、煥發出來的。但這裡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切時如需’,就是要切合時代的需要,與時俱進。”

       作為老師,教書更要育人。歐陽先生始終把“教人以德”放在第一位。在他看來,德是取得成績的基礎,德是使人成長的關鍵。這源於教導過他的大師們的言傳身教。在聊到教育話題時,歐陽先生始終對他的老師們唸唸不忘。“教我的那些老師,為人師表的風範,崇高的育人精神,以及他們的教學方法,教育我如何做人,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可貴的。”事實上,他也如同教他的老師一樣身體力行。在公共場合,他十分注意尊老敬賢,從不向前靠。用他自己的話説叫做“甘居人後”。儘管現在歐陽先生的書法藝術在社會各界都享有盛譽,卻從未見他舉辦過書畫展。當朋友們好奇地問起這個問題時,他堅定地説:“個人終生自鑒。為什麼?怕丟醜,怕浪費別人的時間。”簡單的回答就是歐陽先生治學嚴謹的體現。

       “中國書法還看不見盡頭”

       歐陽先生一生致力於書法教育事業,也時刻關注著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現在電腦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人們也一般用電腦來寫字,書法似乎在人們的視線中越來越淡化。歐陽先生卻強調:“中國書法是文化的一個項目,它是一種藝術,但藝術不能涵蓋它,因為現實中孤立的字太難見到,所以説它的形式是藝術,它的內容是文化。我們強調書法文化。”在歐陽先生眼裏,書法不僅僅是寫字,因而書法也決不會由於人們書寫習慣的改變而失去魅力。“書法藝術是一門學問,包羅萬象,很厚重。中國書法藝術的生命力,目前還看不到它的盡頭,前景無限美好。”

       儘管歐陽先生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推進中國書法藝術,然而説到其在國內外的現狀,他的表情顯得有些凝重。“目前要堅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書法藝術。因為東方傳統書法藝術的故鄉是中國。中國有深厚的文化,書法就應當為文化服務,這是書法者的使命。比如香港、澳門回歸,當代發生的事情需要我們將它寫出來,表達我們的喜悅。”

       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都重視書法藝術,而我國對此重視程度尚不夠。歐陽先生説:“中國人更應該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滿腔熱情地推動中國書法藝術的研究與發掘、並把它進一步推向世界,成為世界性的文化藝術紐帶。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的內容也自然地進入到中華文化之中。我們中國的許多學問,還沒有被更多的人理解和認識,一旦認識到了,他們就會非常尊重。”

       “承前無愧不負前人”

       作為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所的所長,書法學科創建人,歐陽中石先生一直以學者的思維來看待中國書法的意義、用途以及他的歷史和未來。從書法學科的創建到現在,他不停地思考,也不斷地調整,力圖使得這門學問能更加充實,更加能夠趕上時代的要求。前兩年,他將自己的追求用16字來概括,最近,他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將進一步的思考用8句話來概括:作字可識,點畫生姿。行文載道,啟動情思。書文相映,煥人心儀。承前無愧,不負來時。

       理解歐陽先生的思想,首先要知道,對於書、書法、法書等這些基本的概念,歐陽先生從來就不馬虎。他認為“書”指書寫,可以把寫得好的字作為標準、法則、楷模來學習的字稱之為“法書”。“書法”則是指有關書寫的一門學問。這個“法”字不只是一個“方法”的意義,應當看做是“佛法”、“語法”的“法”字的意義來理解,包含著“法則”、“規律”等諸多內容的一個總體涵蓋。在這個意義孕育之下所形成的作品,我們可以稱之為“書法”作品。但不能直接就把這樣的一張字叫做“書法”。“書”在這裡只是指漢字而言。“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直接現實,像語言一樣地表現著思想。語言表現在聲音上,漢字表現在形體上。

       作為老一輩的學者、書家,出於一種歷史和社會責任感,歐陽先生很關注書法能夠在我們的時代繼續發揚光大。他認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們是幸運的,能夠輕易看到前人的遺跡。但是,我們要不辜負前人,就需要將前人的精華加以繼承,站在歷史的高峰去發展我們的未來。我們不應該在歷史的高度下面另搞一條路往下跑,那樣,我們會有愧於我們的祖先,有愧於他們已經達到的高度。只有謙恭地對待我們的歷史遺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承前無愧”,才能有資格説我們“不負來時”。這是時代的使命,是社會的需要,我們都應該為此而努力。這8句話,是歐陽先生最近對於書法的認識,對於書法的概念,要表現的內容,我們以後發展的方向都有明晰的認識,這種認識也是指導首都師範大學書法藝術研究院教學科研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我們看到,我們的同行們為書法的發展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做出了各自的成績,令人欣喜。他多次表示,自己的想法可能有過於執著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以共同推進中國書法事業的發展與輝煌。

熱詞:

  • 播撒
  • 書藝
  • 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