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大力倡導文化的多樣性與自由的表達。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徵之一。話語霸權可能造成弱勢個性語言的消失,目前這種失衡正在日益加重,據統計全球原有7000多種語言,但正以每兩個星期一種的速度在消亡,而且這種速度還在不斷的加快,估計用不了多少年地球上大概沒有多少語言種類了。鋻於此,很多有識之士積極舉辦各種活動,用來抵抗這種在全球推廣一體化背景的文化霸權。2008年至今仍在蔓延的全球性金融風暴,似乎也證明全球經濟的一體化政策也不是什麼好事,這方面已有許多經濟學家在各種場合中論述,在此就不再贅言了。
在藝術界如果沒有思想表達交流的自由,沒有對多樣性的尊重,那麼真正的文化繁榮與創新是不可能出現的,長期惡化的結果會是萬馬齊喑千人一面。“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十六字雖語出舊論,但卻為大道至理。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經説過,他的文學作品受了海明威的很多影響,但我們從他作品中卻看不到海明威的絲毫痕跡。當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曾説:“受到影響而沒有留下痕跡的就是高手。” 為什麼有人受到其它作品的影響沒留下痕跡,有的人受到影響卻留下痕跡呢?我想沒有受到影響的人,是因為其有強大的本我思維,除了先天稟賦之外,還包含著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感悟,只不過是在觀讀到他人的作品時,獲得了啟發,喚醒了心底的自我,使藝術作品自然的從胸間筆底流出而已。所以創作出的作品當然是屬於自我面目的作品,而不是簡單的克隆。批判的學習與擇善而從是同義的,揚長避短,善於取捨也是進步的前提條件。
在書畫學習創作中,能摒棄時弊,學古不泥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所謂“不落荃蹄”,想非一般作者可達到的境界。目前很多書畫家,自矜為學古有獲,才一入手,便自稱二王遺風、蘇米再世云云。還有在各項展賽中自稱專家學者的評委,每次評選作品除了選入一批聚墨成形,任筆為體的狂徒怪作,標榜醜書惡札、時俗流風之外,還以一眼看出這幅那張是學某家某派而得意,進而認為該作者基礎紮實,應該鼓勵入展獲獎,而全然不顧模倣抄襲、生搬硬套、因陳守舊甚或互相代筆以圖名利之舉等等假惡情況,這樣的評選方式早已令人詬病已久,但這些所謂的專家卻不知此種定式思維痼疾之難療。
清末有位書畫家,終生擬古筆墨老到,見者皆稱頌,獨其自己恨未能跳出範圍,晚年引以為恥,故請人刻“活死人書”一印鈐于書跡之旁自儆,雖有自嘲之意然更是譏諷此類食古不化之徒。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説他的作品“何有死人鬼相”,越二百年,今日再讀其作,猶見其作新意,獨具個人強烈面貌,實發古之未有,吾為之靈府超絕而深深膺服也。
資料圖 |
2009/8/28于真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