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民網記者魯婧(以下簡稱記者):這次政協會議,您都準備了哪些提案?
書協副主席言恭達(以下簡稱嘉賓):我準備了七個提案,有關文化教育方面,以我自己的領域優勢,對當前文化體制改革,關注民生,還有文化利益的公平方面,主要有這樣幾個提案:
一是,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對目前的全國的鄉鎮文化站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陣地與城鄉一體化的大文化圈。
二是,切實關注民工的子女受教育問題,這也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
三是,對中國現代藝術的創作、展示和市場的規範管理。
四是,關於設立中國母親節的提案。現在社會上的所謂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愚人節都是洋節,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過節,我建議把孟子出生時間定為中國母親節,“孟母三遷教子”作為中國傳統的理念和文化,它對我們後世影響很大,作為中國母親節,已經不再是一個節日的概念,而是一種文化精神。
還有其他的一些提案,我就不多説了。
去年有20多位政協委員提出關於降低手機漫遊費的問題,得到了信息産業部領導的高度重視,今年的政協會上我再次呼籲,要進一步降低漫遊費,甚至免掉國內漫遊費,前幾天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也報道了。
記者:您對當今文化體制改革有什麼看法?
嘉賓:這次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我感到榮譽崇高,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尤其是聽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40多被次掌聲打斷,説出了代表委員的心聲,確實順應人民的期待,不負人民的重托,在推進中國當代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發展奏響了主旋律。我總體感覺到,溫總理報告立意深遠,特點顯著,內涵豐富,數據翔實,既高屋建瓴、思路清晰,又求真務實、紮實穩定,更是心繫民生,情滿中華,顯示了本屆政府公信力、親和力和憂患感。所以我最大的感受是:感動、感恩與感奮。報告最顯著的特點是四個突出:一是突出民生,二是突出基礎(三農),三是突出改革,其中報告講到了文化體制改革的問題,四是突出統籌解題。在整個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了九條建議,第七條就是深入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我提出了三條建議:
一、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與文化安全的高度,堅持時代主流文化的發展,體現民族精神與國家意識,樹立中華文化的國家形象。作為政府的文化職能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環境下,堅持文化自覺。一個時代理應引領一個時代的文化形態與藝術形式,建立它特有的時代人文精神。文化自覺是在文化反省、文化創造和實踐中所體現的一種文化主體意識與心態。文化自覺就是善於認知、理解和詮釋自己的民族文化,以呈現歷史使命的文化擔當與傳承精神。
在當今多元包容、多彩統一的文化樣式、文化體制、文化空間中,浮躁、浮面與浮動的社會文化心理,娛樂文化的充塞、精英文化的缺失是當前最嚴峻的社會文化現象。中國文化生態危機與人文精神的失落,造成了感性慾望氾濫,非常世俗化的社會現象。時尚的鼓躁、精神的平庸已是一個很普遍的現實。
每個國家、每個時代都通過它自身的主流文化來體現國家精神,這是每屆政府思考的主體課題。我們高興地看到五年來文化部在國家舞臺精品工程、重大歷史題材繪畫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事情。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有不少職責並未到位的地方。例如:
當今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從“八五美術新潮”到今天的二十幾年裏,當代中國“現代藝術”幾乎重演了西方現代藝術發展一百多年來的所有藝術形式。它是以西方價值判斷為中心的,迎合了西方審美,成為當下現代藝術的遊戲規則。在現代藝術創作為中心的城市藝術區,當代中國現代藝術的文化産業的示範基地,在拍賣出天價的現代藝術品中,不僅是普通民眾甚至連國家領袖的形象都遭到了醜化和詆毀,這些作品往往以中國身份參與多種世界性展覽,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國家形象。由於拍賣價高達千萬,引起了更多年青藝術家的效倣。政府職能部門對“現代藝術”的創作隊伍以及展示和市場管理基本處於失語狀態。這些非體制內的、非主流的疏于管理與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卻得到西方世界的青睞,建議文化部要重視並建立針對中國現代藝術發展中創作、展示、和市場的相應管理機制。尤其現代藝術參加國際展覽和國內市場的審查制度。
二、維護全社會文化利益的公平,體現現代人文關懷。規範文化投入機制,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當前,文化工作一方面要推動文化創作産品的精品化,留下時代的傳世作品;另一方面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包括農民)都能享受到精品文化的熏陶、教育與傳承。如何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藝術審美層面,引領國民的審美自覺,實現文化的審美本質與審美理想是當前政府和黨委職能部門十分重視的一個課題。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的文化事業建設,特別是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
那我們來看一下全國範圍內的鄉鎮文化站問題。鄉鎮文化站應是向廣大農民提供公共文化産品,在農村傳播先進文化的主陣地。
但不能不看到:目前全國好多鄉鎮文化站,一是沒有以農民為本,文化內涵缺失,“空殼”現象嚴重。民間流傳“文化站不如寺廟堂,敲鑼鼓不如打麻將。”二是文化體制不順,經費得不到保證,農村文化幹部隊伍人才稀缺,難務正業。三是多部門分散支持,資源未能有效整合。目前的遠程教育網絡,農家書屋工程,以及“校校通”、“村村通”各政府職能部門各自為政、布點分散、資源浪費,不能發揮綜合效應。以上三方面説明在鄉鎮文化站建設中,政府的主觀意志與農民內在文化需求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為此建議──
一是兩館&&、多方合作。由縣文化館和縣圖書館&&,將鄉鎮文化站作為縣文化館與圖書館的基層業務支點,形成縣館、鄉站、村室大文化概念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使廣大農民享受到縣域範圍的所有公共文化資源,使有限的財力得到集中使用,發揮更大效益。而其他部門“三下鄉”與農村宣傳教育、科普、科技等有關活動、基礎設施建設都應通過這樣網絡體系推廣下去。
二是項目拉動、逐步推進。如這幾年農村學校得益於教育部門每年實施的教育工程。文化站應解決用房硬體設施後,每年圍繞內涵建設提出目標,由省、市、縣共同出資逐步解決和實現目標。
三是完善監管、科學規劃。要在縣鄉鎮政府領導班子考核體系中較大幅度增加農村文化建設分值,切實保證文化站有陣地、有經費、有活動、出實績。要將農民參與文化活動、文化消費作為文化站考核的主要指標之一。文化站的布點應圍繞商業中心、衛生保健中心等合理布點,使廣大農民方便去、願意去。
四是圍繞需求,打造特色。文化站應針對農民需求開展活動,把農民致富心願、繁榮生活的目標、科技培訓和民間藝術資源挖掘結合起來。
五是提高門檻,加強培訓。建議建立鄉鎮文化站幹部準入制度,實行持證上崗。省、市、縣文化主管部門應有計劃地對農村文化幹部進行培訓,提高文化幹部整體素質。
六是保障經費,多元融資。文化站經費主渠道是省、市、縣財政的主體投入。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各種渠道融資,逐步做大農村文化市場。
三、提升文化生産力,出精品、出成果、出人才,這是文化體制改革的終極目標,推進事業的發展。建議從中央到地方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發揮優勢,搭建平臺、打造品牌,以推進文化藝術創作的全球化視野和本土化實踐。
按照前年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在黨政管辦分離,實行政企、政事、政資、政與仲介機構“四分開”的形勢下,政府、市場、公民社會的整體格局中,要理智地、戰略性地依靠社會團體尤其是人民團體辦文化。政府財政公共權力由職能部門主要佔有的局面應該改變。
因此要讓人民團體進入社會文化舞臺的機會,通過財政支助與資源共享、統籌分配的原則,遵循文化藝術創作與發展的規律,文化人才成長與培養的規律,文化産品的市場規律,從中央到地方(主要全國與省級)在黨委統一協調下,將宣傳部、文化廳、文聯聯合搭建平臺,打造品牌。我們江蘇“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是在李源潮書記親自策劃下實施了三年,非常成功,已經成為“弘揚現實主義藝術精神”的當代美術品牌,推出在全國範圍內的美術精品和藝術人才,真正實現“反映時代、感悟生活、關注民生、關愛自然”的真善美相統一的審美理想。
以上三個方面,是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