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981年5月,中國書法家協會宣告成立,現代意義的書法展覽從各省市至全國此起彼伏展現在人們面前。書展30年,影響巨大,成就斐然,直接指導和引領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方向,值得認真總結。
一、書法展覽的由來與發展
1、書法展覽的歷史
在我國悠久的文明史上,書法既是人們文化交流的工具,又逐漸成為陶冶情操、寄託思想、提高審美意識的藝術途徑。但由於過去傳播手段落後,除人們觀賞原作之外,僅靠摹本與拓片流傳,並無公開展覽之舉,傳閱範圍非常狹窄,對人們的熏陶和影響亦極其有限。至現代,隨西洋美術展覽的傳入,中國畫包括少量的書法作品展覽相繼在京滬等大城市出現,成為觀賞書法作品真跡的新途徑。回顧歷史,較具規模的書法展,應屬1936年故宮博物院在倫敦舉辦的“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蘇黃米蔡的墨跡,朱熹尺牘,文徵明、董其昌以及乾隆皇帝的作品,都在此展會上亮相。當代書法作品展覽,較具規模的主要有1957年由北京中國書法研究會章士釗、陳雲誥先生組織的“中國書法東京展”等。上世紀六十年代後,全國各地聯合舉辦書法展覽漸成風尚。至1980年,全國各地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成為創舉,從此拉開了當代全國性書法展覽的大幕。
2、中國書協與全國書展
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誕生,隨後各地書協相繼成立。從此,書法的“新生代”責無旁貸地成為書法展覽活動的繼承者、組織者和領導者。首先,中國書協將最有影響的全國書展列為書協最重大的工作事項,于1984年建國35週年之際,在北京舉辦了第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該次展覽採用各省(市)、自治區書協按分配名額推薦稿件,書協組成評委會進行評選,選出參展作品。1987年,中國書協舉辦了第三屆全國書展,此展開幕式在鄭州舉行,帶有巡展的意義。1989年,在迎接建國40週年時,在北京舉辦了第四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此展在徵稿和評審的方式上進行了重大改革,開始了作者自由投稿,並首次進行了書法評獎,突破了書法難以評獎的思維定式,為日後評獎開了先河。第五屆全國書展于1992年在瀋陽舉辦,中國書協繼續對書展活動進行改革,徵集作品改為全部自由投稿,評獎不再分一、二、三等,50件獲獎作品均稱獲得“全國獎”。既解脫了分等的困擾,也使評獎名稱更加響亮。1995年,在北京舉辦了第六屆全國展,1999年慶祝建國50週年在石家莊市舉辦了第七屆全國展,2004年在西安舉辦了第八屆全國展,2008年在廣州舉辦了第九屆全國展。中國書協成立30年,直接主辦的全國性書展達8次,平均3至4年舉辦一次,成為最重要的全國性系列大展,帶動了其他書法展覽活動的展開。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性書展,堅持了正確的導向:強調繼承與創新一體化,重視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出新;堅持各書體、各流派的百花齊放,以無愧於歷史賦予中國書協的重大使命,無愧於文學藝術繁榮昌盛的偉大時代。
隨著書法展覽的創新和發展,書展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後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國書協與日本等國聯合主辦的交流書展名目繁多,其中成為系列頗有影響的當屬“中日友好自咏詩書交流展”。此展1990年創辦,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辦20次,第21屆即將開幕。作品均為自書自詩,不但交流書藝,而且有助書家掌握詩詞格律,以提高文學修養。該展開辦以來,堅持在中日兩國輪流巡展,並廣泛吸收作者參展,影響和意義日益深遠,成為中國書協除全國書展之外的一項重要的系列展覽。
二、全國展推動了書法創作
1、從歷屆全國展看創作演進
全國書展除第一屆帶有某些邀請性,其餘各屆都是選拔性的,即通過評選擇優參展。這就決定了作者之間必然存在競爭的關係。第五屆全國展之前,參展作者包括老、中、青三個方面,老書法家居於主導地位。第六屆全國展後,中青年作者漸成主力,所以競爭主要發生在中青年作者中間。由競爭而推動創作,也主要發生在中青年身上。回顧全國書展體現的書法創作演變歷程,大體可分三個階段:第一至三屆全國展中青年作者的創作取向以學習和探索為主。楷書以學習顏歐及鐘繇為多;行書以學二王及宋四家為多;草書以學孫過庭及于右任居多;篆隸及魏碑則以學習清人為主。不少作者尚未進入創作。可以説這個階段是以繼承為主的初級階段。第四、五、六屆全國書展正值創新之風勁吹之際,有些展覽以創新為目的。現代書法展、流行書風展、書法主義展等標新立異的展出,引人注目。在這種圍氛下,全國書展堅持正確的導向,強調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學習前賢的高水準、高格調等內在的氣質,摸索創造出符合時代精神和個人特性的書法作品。這一時期給人印象較深的創新進展有三個方面:一是作品的大型化,二是作品的快節奏,三是作品的趣味性。這些都是學習明清書家的創作能力,結合現實生活的要求,創出的新生面、新意境。創作大型作品表明,不少中青年書家創作能力大有長進,已進入即興揮毫的境界。創作快節奏的作品,突出表現為當前草書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顯著提升,擅長大草乃至狂草的作者大有人在,與八十年代初僅能寫《書譜》小草的狀況不可同日而語了。
追求作品的趣味性,表現為注重作品的抒情性,使點畫的顯性動感與文學的隱性內涵更恰當地結合,使作品更耐人導味。第七、八、九屆全國書展規模次第宏大,影響愈益深廣,繼續第六屆全國展的創作走向,在展品的高度和精度方面又有新的進展。
2、30年來書法創作水平的評估
歷屆全國書展體現的創作進展,可用一句話來評估當前書法創作水平,即廣度較可觀,高度尚不足。以廣度而論,當今書法的多樣性可以説已超過以往。隨著出土文物的增加,書寫的素材和品種也日益增多,漢簡、 帛書、楚簡等等書法作品應運而生,異彩紛呈。名碑法帖及古今墨跡通過印刷大量傳播,今天書法家的眼界更為寬闊,有利於提升手上功夫,創作出較好作品。再以高度而論,由於術業專攻的程度不同,所能達到的高度也不盡相同。與古代書家相比,我輩更顯業餘一些,傳統文化的薰陶更粗淺一些,可能達到的高度就要差一些。不過,由於導向較為明確,中國書協工作比較到位,加上大環境有利,所以書法創作的某些方面有了較大進展。以草書為例,當今大草水平比之清代及民國時期絕不遜色。清代由於金石考證學盛行,碑學興起,致使草書衰落。民國草書雖有于右任提倡,但仍乏善可陳。相比之下,當今草書超過以前乃是理當之事,當今篆隸及魏碑書法作品水平也在長進,但與清代相比尚未逮之。以上評估乃是一家之言,管窺蠡測,姑妄言之。
三、全國展培育了書法人才
1、許多獲獎者及參展者成為業務骨幹
全國書展推進了書法創作,具體表現在獲獎者及參展者個體的創作變化上。從進步最快的草書來看,近二、三十年,不少作者的長進極為明顯。遼寧聶成文早年草書私淑于右任,可謂“字正腔圓”,影響本省一些作者崇尚標準草書。但自六屆全國書展起,毅然跳出於書窠臼,直奔狂草,面目全非,令人刮目相看。江蘇言恭達向以篆隸見長,功力已相當深厚,近年卻棄熟路而辟新徑,作品以大草面世,點畫搖曳如玉樹臨風。北京王家新、胡抗美一齣山即以大草及狂草面世,在草書行列中異軍突起。北京張旭光原本以楷書見長,近年也步入草書殿堂,一改楷書之沉穩,直追張旭、懷素,探求狂草之奔放。解放軍劉洪彪原以行書為主,十多年前小試草書,效果亦佳。遂傾心草字,至今已揮灑自如。這些作者目前已躋身中國書協領導崗位,或已成為業務骨幹,必然對進一步提升書法創作水平有所作為。然而,草書並非雕蟲小技,其難度在各體之上,不是僅靠悟性和膽量便可登堂入室。它需要不懈地功力錘煉,以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他書體與草書類似,也從全國展中涌現不少好手。如天津孫伯翔的魏碑、北京王友誼的篆書、北京劉文華的隸書、江蘇孫曉雲的行書等等,在書法界已有相當成就和影響。類似的人才還很多,以上所舉僅是信手拈來,實際成果難以盡數。中國書協初創時期提出“出作品、出人才”的目標,30年已見成效,令人欣慰。
2、全國展助書協成為有權威的專業團體
30年前群策群力,使全國書展得以起步, 由缺乏支持舉步維艱,到今天各方支持各地爭辦,前途何其光明。這是靠全國書展辦展目標正確,作品水平較高,才得到社會的認可,成為中國書壇的專業權威。中國書協的權威也從此得到認可。不止全國書展受青睞,而且各種專業展覽也受歡迎。各地和各界許多人對書法展覽感興趣,尤其看重有中國書協參與主辦的展覽,書協的權威由此可見一斑,這為書協開展各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鞏固發揚全國書展的良好傳統
全國書展30年的實踐表明,展覽成功與否,不但取決於作者的創作水平,而且與評委會的工作密不可分。評委會必須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權威性包括整體與個體兩個方面。評委會作為整體,應當最具業務權威;評委作為個體,應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道德修養。評委個體的權威性形成合力,便是評委會的整體權威。所以抓好評委的選拔,是組建有權威的評委會的關鍵。“人皆可為堯舜”是指道德層面而言,具體到書法評審,卻不能“人皆可為評委”。評委應相對固定,不宜輪流做莊,以增益評委會的權威性。評委會的公正性本不待言,但真正做到並非易事。第二、三屆全國書展時,有的評委對個人身份定位不清,以為自己是本省的代表,要為本省爭名額。從第四屆全國書展起,對新組建的評委會進行了整體觀念的教育,使之明確自己代表中國書協而非所在省市,應對展覽水平而非對周圍朋友負責。自此,評委不公正現象得到限制。但是,重視人情的習俗不會自動消失,因此,公平正義必須長期堅持,堅決杜絕徇私舞弊的不公正現象。重視評委會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是中國書協30年展覽工作的重要經驗,已初步形成全國書展的良好風氣,必須繼續鞏固,使之發揚光大,以保持全國書展長盛不衰。
劉藝
2011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