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史國良結束畫僧生涯上月還俗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05日 14:2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畫家史國良

       1995年出家,15年“畫僧”生涯上月結束。

       本報訊,1995年遁入空門的畫家史國良,今年9月“還俗”。後履行系列手續,進入文化部下屬的國家畫院任專業畫家。本週,史國良接受了本報獨家專訪。

       史國良1956年出生於北京。1978年,“文革”後第一次招考碩士專業研究生,他報考了中央美院,並被錄取。曾師從黃胄、李可染、葉淺予等人。1980年從美院畢業後,執教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1989年,史國良移居北美,後於1995年在美國西來寺披剃出家。現為中國畫壇人物寫實畫派的代表人物。

       記者:您何時有“還俗”的想法?

       史國良:已經很久了。調到國家畫院,這是個契機。作為文化部的直屬單位,它有其行政要求。

       記者:記得您曾言“安做畫僧”?

       史國良:畫僧,是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一頁。我出家時,就想要把這一脈傳承下來。但是,我還是太理想化了。傳統的畫僧,多畫山水、花鳥,修身養性,或畫菩薩,供信眾朝拜。我不屬於這二者。身在佛門裏,我雖然努力用繪畫詮釋佛法,但畫的多為宗教和人的關係,著力點依然是人性的美,這被佛門中人認為煙火氣太重。譬如,一位女信眾給孩子喂奶,一個小喇嘛在嘬手指頭,我就會畫《幸福的回憶》,詮釋他對母親懷抱的留戀。這種寫實的畫法,在藝術上是為人接受的,在其他方面會引起爭議。

       記者: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

       史國良:出家後,在美術界看來,我是出家人;在宗教界人士看來,我是畫家,一個會畫母親、甚至會畫裸體的畫家。這樣的身份,有些尷尬。後來我想,出家、在家只是一種形式。我對真、善、美的信仰,未曾改變。

       記者:言及“形式”,您如何看待“放下”?

       史國良:1995年出家時,有人問我,你放得下嗎?我説能放得下。再問,你連陪你度過美國最艱難時光的妻兒都放得下,你能愛眾生嗎?我説,那我放不下。再問,你放不下,還做和尚?……我這個人比較麻煩,這輩子都在一種中間狀態裏。

       記者:您的“中間狀態”,是對您的成就,還是對您的局限?這是否與在乎他人的看法有關?

       史國良:藝術,一定是自由的、多情的、感性的。這些因素,對人也一定是“雙刃劍”。在乎他人的看法,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多少的問題。

       記者:您還俗,佛教中人怎麼説?

       史國良:他們表示理解。佛門進出,也是常態。張大千,也曾有過這段經歷。出家時,我不太重視前輩有過這种經歷。

       記者:引您入佛門的星雲大師知道麼?

       史國良:他還不知道。我相信他會理解。他説,佛法就是活法,活法就是佛法。

       記者:害怕非議麼?

       史國良:有心理準備,但我還是脆弱的。別人不解,我可以接受。但只要別人表現出絲毫的歧視、偏見,我可能會選擇沉默。

       記者:現在如何看待自己最初出家的選擇?

       史國良:我不後悔。對我自己,這是很重要的生命體驗,也深刻影響我的藝術創作。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經歷前者,復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的心大不一樣了。為什麼説出國後的人更愛國?可能也是這個道理。

       記者:您與佛門的一段緣,豐富了您自己的生命體驗,也深刻影響了另兩個人的生命軌跡----您的妻子和兒子。

       史國良:我妻子等了我15年;兒子的整個青春期,我幾近缺位。我後面人生道路上,最要彌補的,就是他們。

       記者:您和妻子會履行手續,恢復夫妻關係麼?

       史國良:會。

       記者:和妻子團聚的這一刻,什麼感覺?

       史國良:悲欣交集。

       記者:您現在道謝時依然慣於使用“阿彌陀佛”,如今回望佛門,作何感想?

       史國良:也是悲欣交集。感激、愧疚……都有,説不清楚。(2010年10月16日)

熱詞:

  • 史國良
  • 結束
  • 畫僧
  • 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