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還説——寫實水墨人物畫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05日 14: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寫實水墨人物畫比起山水、花鳥、古裝人物等傳統中國畫來起步最晚,滿打滿算,歷史也不足百年,最早是由徐悲鴻等人引進西方的素描解剖與焦點透視和傳統中國畫技法相結合而産生的畫種。

      傳統中國畫強調散點透視、平面構成、意象造型 、書法用筆,其技巧、形式與表現的內容極為一致,因而也稱為寫意畫。在經過千百年的磨合與實踐,在技法和理論上形成了一套嚴格的規範法則。這些道理不用多講,想來看官也早以熟記於心了。我想講的是,寫實水墨人物畫,這個“寫實”與傳統的“寫意”有些不同。它是以焦點透視、立體、具象為骨架的造型方法,在強調書法用筆時,還要加進解剖透視的概念。由於寫實人物走步晚,從實踐經驗到繪畫理論都不夠完善,以前大部分人也把這種新生的畫種泛叫“寫意畫”。同時用傳統中國畫的寫意理論要求它,對寫實水墨人物畫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和混亂。

      這一新畫種,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在前幾十年曾獨領風騷,給我們的時代留下了烙印;陌生是大家對它缺少深入系統的再研究。

      寫實人物畫,是中西各半的混血兒。它的出現大大豐富了中國畫的技法和表現能力,填補了傳統中國畫沒有科學解剖和透視的不足,一改大頭小身子、歪房斜桌子的毛病,無論人物、景物都有了一個科學的比例。由於從散點透視轉為焦點透視、從平面轉為立體、由意象造型轉為具象造型,原有的筆墨也相應調整,在保證原有筆墨標準下,加入科學的解剖透視,或者説在強調素描造型時,保持中國畫的精神和味道。只有傳統功夫,沒有素描基礎畫不好,反過來,只有素描功夫沒有傳統筆墨基礎也不行。其實這是一種新的表現方法,即焦點透視下的筆墨,或稱它為筆墨白話化。比如:李可染的山水畫就是一個例子,他的畫與傳統山水畫最大的不同也正在這裡,他保持了傳統山水畫技法中的厚重、老辣、蒼潤,同時加入了“結實”。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這種技法上的矛盾、距離逐漸在縮小、在完善。徐悲鴻、蔣兆和之後的方增先、周思聰、盧沉等,他們早期風格的作品,如《説紅書》《人民和總理》《機車大夫》等等,如果不談內容和創作思想,單從形式和技法上來説,都是這種畫法的成功範例。

      不了解寫實人物畫的歷史與形成,而一味地用黃賓虹、齊白石的標準和“寫意”理論指導它、規範它,其問題就會越來越多,路子就越走越窄。比如:寫意畫中常説的“得意忘形”或“似與不似之間”,對於正在打基礎的學生,就是一種干擾,這位老師要求把形畫準確,可那位老師又説可以忘形、似與不似。這種教學,怎麼能不讓這些年輕的學生産生混亂和困惑呢?尤其是“八五”新潮後,各種現代觀念的衝擊使本來問題多的寫實水墨人物畫跌入谷底。有些學生乾脆繞開這些矛盾,改畫工筆畫、現代水墨,把心思完全放在創新和變形上,放棄了基礎訓練和學習。於是我們看到,近年的展覽會上很少見到有寫實水墨人物畫作品。這些問題的出現,算不算學術問題?能否引起大家的注意呢?(作者:史國良)

熱詞:

  • 寫實
  • 水墨
  •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