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慧禪(史國良)訪談錄

發佈時間:2013年07月04日 18:2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張值:1918年有位畫家李叔同,36歲時出家了,後來成為弘一法師,在佛教界頗有影響。他可以説是中國西畫的先驅,在當時的畫界也很有影響,但他出家後不畫畫了,一心向佛,好在他的書法沒有間斷,成為書畫界頗巨影響的書法家。你和李叔同出家時的年齡相差不太多,你對他的經歷怎麼看?那麼你既然已經出家了,在佛事上有沒有具體的想法?

      慧禪:出家之前我就喜歡弘一法師,他的經歷、事跡和精神都感染過我,以及中國歷代畫僧的事跡都曾影響過我,我很崇拜和羨慕他們。其實出家的念頭很早就在我心中産生了,在我學畫畫的時候就有了,我曾受過西藏佛教的影響、受過敦煌壁畫的影響。我與弘一法師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喜歡音樂、話劇、文學等等,而且都比較浪漫。不同的是在繪畫上我比他更加專業。歷史上的畫僧畫人物的比較少,幾乎沒有,所以畫人物的畫僧爭議比較大。我與弘一法師那個時代的背景也不一樣,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對出家這件事的反映也不一樣,那時候人們覺得比較正常,至少沒有現代人認為的這樣不正常。

      張值:那你作為當代的畫僧,你覺得與過去的畫僧有什麼不同?

      慧禪:我更想當一個“畫僧”,而過去的畫僧並沒有想當“畫僧”,這是我與以前的歷代畫僧的一個本質的區別,以前的畫僧都要當和尚,而我是要當“畫僧”,所以我和他們的心態不同。我喜歡佛教,但更多的是形式上和精神上的,而不像他們那樣整天在廟裏唸經、誦佛。我喜歡石濤説的“以筆墨做佛事”、“雲煙共享”。畫僧這個詞也是後人對畫畫僧人的稱呼,當時不一定有,而畫僧的影響只是在美術界,在佛教界沒什麼影響。而且畫僧在佛教界被看著異類,在佛教界沒什麼地位。

      張值:那你作為一個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的畫家出家,是不是引起人們更多的猜測?

      慧禪:的確是這樣,我出家許多媒體、老百姓、親戚朋友、同行都在問:“你為什麼出家呀?”當代人的生活環境、世界觀、價值觀和以前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畫僧這種形式基本上沒變,佛教的衣服以及一些清規戒律都與過去一樣。現代人對出家更多的是一種好奇心,或者説更多的是關注你的隱私。雖然有許多藝術家都在參禪論道,論形而上、哲學等等,還有人畫禪畫,雖然不是出家人,但他們喜歡淡淡幾筆然後寫過“禪”字。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的東西。

      張值:在出家之前你是怎麼想象畫僧生活的?

      慧禪:沒出家之前,我想象和尚穿的服裝,光頭,腦袋上燒的戒疤,打坐,一燭香,多美呀,是從形式和美感上去想象,這樣顯得很超脫。那時我們美術界的幾個居士,如李少文、郭石夫、王培東、姚鳴京等都要到寺廟裏皈依,也有出家的跡象,只不過我先走進佛門了。

      張值:那出家之後呢?

      慧禪:進到佛門之後,就受到了社會上的各式各樣的追問?當他們的種種猜測沒法解釋我的出家理由之後,便覺得我這個人很怪。另外佛教界認為你是畫家,美術界把我看成和尚,當時我的處境很尷尬,就這樣把我晾到那兒了。

      張值:那段日子肯定很難過吧!

      慧禪:沒想到進到佛門之後、還有許許多多規矩,這些你從佛門外面往裏看是看不到的,也不了解。我既然是畫僧了,我就得去面對這些。但我畫的與以前的畫僧畫的畫不一樣,他們是畫些山水、花鳥,很少有畫人物,畫僧畫人物也就是佛像,那樣人們都容易接收,對畫畫的動機沒什麼懷疑。我畫人物的爭議就很大了,我是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屆研究生畢業,你總不能讓我專門去畫佛像吧。人家也常問我:你怎麼還畫這種畫呀?這讓我也很尷尬。

      張值:那你的作品市場受不受影響?

      慧禪:畫僧賣畫很早就有,賣畫是中國歷來畫家的傳統,像虛谷那樣的畫僧都被鹽商買斷了。我呢,現在是中間地帶,兩邊都不重視我,我還得生存,還得養家糊口,養父母、要供孩子讀書,我現在也沒單位,什麼醫療保險、福利統統都沒有了,所以我的負擔很重。就得靠這個生活,一開始受到一些影響,但後來也慢慢被市場接受了。

      張值:你説你現在“很執著地進行人文主義的普及、推廣工作。”這是不是與你現在的生活環境有關。

      慧禪:我崇尚人文主義,這是我出家之後才找到的,更多的是一種人文關懷,生活中的美好和生活中的陽光,或者畫一些西藏的宗教精神,追求一種幸福,畫一些朝聖這樣的題材,沒有了以前的政治性的標簽。我是想以寫實的方式錶現出一種人文關懷和對社會的一種愛。

      張值:你能談談你走進佛門之後與之前在繪畫創作上的差異嗎?

      慧禪:我現在的畫與出家前的畫的確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人物畫,政治性比較強,或者這個主義那個主義。但我的畫與常人對我的畫的想象也不一樣,他們也沒看見過畫僧畫人物除了佛像之外 應是什麼樣式的。所以我選擇的是我的追求,就是我剛才談到的一些人文主義的理念,這是我出家之後才悟出來的。其實,我在追求我心裏的宗教,我喜歡的是佛教這種形式,可我並不喜歡佛教裏的一些規矩。我既然畫人物了就不要回避這些問題,“佛”就是“覺悟”,佛陀就是“覺悟者”的意思,就是要讓人知道人生的痛苦是從那裏來的,又如何去解脫他,佛教就是告訴人們解脫之道,是通過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有人一輩子都在修行,可能也解脫不了。藝術本身也是一種宗教,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和癡迷的狀態本身也一種修行,這樣聯絡起來去思考,我一下子就覺悟了。覺悟起來之後,我就從神壇上走下來,從叢林裏走出來,同樣是從事佛教的理念,但表現方式不同。我是投入空門,以前的畫僧是遁入空門。那我要做的事也與以前畫僧做的事不一樣,除了給人們傳播解脫的方式之外,還要告訴人們真、善、美,尤其是美,要創造出真正美的東西來。佛法可以用各式各樣的形式來説,不僅僅是我們常見的這種唸經的方式。可以用音樂去説,可以用筆墨去説,可以用舞蹈來説,佛説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同樣達到解脫的目的。

      張值:那你有沒有想過在佛學院開設美術專業。

      慧禪:如果佛教界能容忍我或在審美上更加有品位、能包容這種“法”的時候,我會去做。但現在他們還是以傳統傳承下來的一種方式。他們與過去一樣沒給畫僧什麼位置,他們偶爾也會用一用這些畫僧的名字,那是因為這些畫僧有名了。

      張值:那就是説佛教界現在對畫僧的看法還是與從前一樣,什麼都沒變?

      慧禪:是的,還依舊。現在有許多畫畫的和尚,也就那樣,佛教界也不知道他們是誰?

      張值:那你現在走進去了與沒走進去之前,心態上有那些變化?

      慧禪:像我這種本身就有宗教情結,把藝術當宗教,要為人類作貢獻擁有雄心壯志的人,結果別人還不理解,自己覺得很委屈,就覺得宗教很親切,就容易跟宗教靠近,會一不小心就走進去。當走進去以後,發現以前的想法比較衝動、比較浪漫,還有藝術家的偏激。但這種宏觀的美感足已征服我了,我不後悔自己的行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道路,苦難會很多,但我會走下去的。

熱詞:

  • 慧禪
  • 史國良
  • 訪談錄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