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有人説河南人不實在,“不中”,我卻要給河南人平反。十幾年了,我在河南的太行山,在河南的新鄉、輝縣、鄭州、汝州、許昌等等,結識了好多朋友,辦了好多事情,讓我心存感激。我還有好多的河南學生,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付出的只比別人多,不比別人少。我所看到的河南人,充滿了人生的經營智慧。誠信,也深深的根植在他們固有的道德品質裏面,因為他們祖祖輩輩接受著中原文化的洗禮(誠信危機是那個時代的通病)。
王洪濤是河南禹州人,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在當地還被政府評為“拔尖人才”,受人尊重,受人愛戴。
洪濤在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學習期間,也頗受大家尊重,他愛護同學,尊重師友,在學習創作上更是勤勉自勵,教室中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中國畫的學習,是一個既簡單又玄虛的學科,稚子老翁都可以入手學習。但是,有些人從稚子到老翁,付出一輩子的努力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其中有兩大原因,一是天分所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他可能就選錯了行當;二是走錯了路,一輩子鞏固的是一種錯誤,發展的是一種錯誤。嗚呼哀哉,一生休矣。
洪濤之前所學的就是一種錯誤,十幾年來鞏固了一種錯誤。嗚呼!善哉!他在導師嚴格的指導下,經過一年艱苦卓絕的自我戰鬥,終於摒棄了以往習慣性的創作方法。終於走上了一條通往“正大、圓融、深邃、自然”的美學之路。唐人孫過庭書譜有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矣。”謹此,亦真誠的告誡那些誤入歧途的畫友們,儘早找一個“明白人”(不一定是名人)將自己點撥。
第二年,洪濤就有了一個質的突破,在北京浩蕩如潮的高研班學友中,卓然鶴立。作品多、尺幅大、質量好,屢屢在全國大展中入選獲獎,頗受藏家與學術界關注。昨天,洪濤又攜國家畫院的幾個畫友,帶了十幾張大畫讓我點評。
一、筆墨塑造。正如爾師黃格勝所言,“洪濤的筆墨語言已經過關了,沒有問題了,下一步看如何的走了。”筆墨,是中國畫根的問題,它不只是技巧,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蘊。洪濤正行進在通往中國畫至高殿堂的路徑上。
二、形式塑造。中國傳統的構圖法則叫“置陳布勢”,通過對物象的組織安排,經營成“起承轉合”的關係,産生“勢”,産生“旋律”,組合成畫面。一棵樹、一個土坡、一組山石、一個水口,把他們用筆墨“準確”的塑造成畫面。不猶疑,不胡涂亂抹,這在大多數畫家來看是很難的事,洪濤做到了。筆墨塑造,物象塑造,形式塑造,是畫家一生的修為,由生到熟,由熟到生,漸入佳境。
三、意象塑造。中國畫的“形”,不同於西方繪畫的“型”,中國人的美學思想是“形而上”。如何把作者的才情、學養、修為以及道德品格融進畫面,即是意象塑造。洪濤在山水畫的世界裏塑造了一種大氣磅薄,蒼莽渾厚的意象,這種意象突顯了作者對於筆墨的認知與把握,也突顯了作者內心世界對美的追求。
四、源於生活。洪濤近幾年經常外出寫生,北方以太行為主,南方以桂林為主。這南秀北雄的兩種風格,統一在“一畫”之中,是為大美。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南北宗”的獨立創作,都有失偏頗。陰陽互補,大美不擇。
五、境由心生。近幾年,洪濤轉益多師,不斷的往返于南北,拜訪名家名師。虛心的請教,虔恭的學習,悉心的領會,從骨子裏,從本真的意義上真正窺見了中國畫至為高深的堂奧關係。頓悟了中國畫“以形寫神”、“境由心造”的道理。使筆墨代我言志,“借筆墨圖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洪濤的畫從生活中來,正努力的向心靈深處進發,所以感人,所以賞心,所以悅目。
藝術是無止境的,藝術也是不完美的。洪濤的畫也有不足,這又回到了我們開頭説的話,洪濤君人實在、厚道,這是常理,“畫品即人品”。但是,藝術是可以虛置和經營的,所以説,做人實在、厚道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應該倡導。作畫太實在,不能務虛,就是缺點。大道統一,人物一理,作畫如此,做人亦如此也。
祝願洪濤有一個更遠、更美好、更宏偉的前途。
劉懷勇
2012年3月7日于凹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