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丹青苦旅

發佈時間:2013年05月22日 15:5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幼喜歡丹青、研習繪畫,投身書畫藝術以來,我與中國畫結緣,已有二十餘年。

       二十餘年的春秋易代,近萬個日月的輪迴,時光不可謂不長。我在漫長的旅途中跋涉著,求索著、徘徊著、前進著,痛苦著同時也歡欣著……甘苦自知!

       我出生於豫西山鄉農家,那是一方誕生過畫聖吳道子的有著深厚文化歷史的古老土地。故鄉的山水養育了我,給了我生命的同時,也給了我堅韌、頑強的性格,這也可能是故鄉賦予我永恒的財富。但令人無奈的是,故鄉的貧困,閉塞,也使我的學習中國畫之路充滿了艱辛坎坷。

       中國畫作為民族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文化元素和信息。歷朝歷代,大家頻出,用他們的如椽巨筆,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曠世傑作經典,締造了一座座風光無限的藝術高峰。

       學習中國畫,是從臨摹入手的。先是臨摹前人大家的名作,這是獲得筆墨技巧的有效途徑。在一遍遍的臨摹中感悟體會丹青水墨在白紙上渲染的規律和玄機,逐步掌握其基本技巧;再後來臨摹自然,這是破繭化蝶的第一步。自然界萬事萬物的呈現都是造物主的傑作,它們所呈現的和諧、精巧、合理、均衡,都體現著造化之美,極致之美。這種自然美的境界是人工無法逾越的,如果能得其神韻于萬一,則畫作頓生異彩。

       臨摹不是創作,即便能嫻熟地運用筆墨技巧將名作或自然景觀臨摹的神形俱似,也只是準確地複製他人或自然而已,和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風馬牛不相及。

       國畫藝術的真諦在於作者在畫幅中融入了思想、情趣和人文精神,將作者對凡塵人世的感悟和思考,通過繪畫技巧在畫面中宣泄釋放,來表達人生價值的色彩和重量。所以,好的國畫作品因為具有了這些因素而有了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這就是説,筆墨技巧只是國畫作者所必備的基礎技能。但光有技能是不夠的,功夫在畫外,還得進行文化的熏陶,才情的磨礪,品行的修煉。從某種意義上講,作為畫者,後者應該更重要,提升也更為艱難。

       愚昧如我,少年時拜師鄉野,青年時求學山東,近年來復就讀京都。行萬里路,看萬卷書,聆聽賢哲教誨,品讀山川風光,苦練筆墨技法,不懈不怠,以期有所寸進!

       筆者主攻山水,兼習其他題材。中國山水畫創作在歷史上高峰迭起,無論是從前還是今天,都不乏名家巨匠,他們的藝術成就到了令人高山仰止的高度。筆者的求索不敢標新立異,只是想畫出自己心中的一方山水,這山水應該是美麗的、明凈的、雄渾的,能給人啟迪的,能使人振奮的。畫是要人評的,亦不知筆者的努力使否在畫作中有所體現?如果有,哪怕是極少顯示,則筆者心願已達,亦深感欣慰。

       筆者有幸,在漫長的跋涉途中,遇上了恩師劉懷勇先生、黃格勝先生等前輩名家。先生們高尚的品格感染著我,影響著我。他們出神入化的藝術才情,誨人不倦的治學精神,引領著我的藝術創作之路。猶如藝術天空中顆顆亮星,散發出耀眼的光輝,照亮我的丹青苦旅,為我指點迷津。

       集中所收,凡四十余幅,均近兩年所作。不是理想的佳作、只是某種題材、某種技法、某種思想的代表,有嘗試、探求的因素在內。所以,青澀難免,缺憾亦難免,這都是前行途中常有的風景,不必諱言。

       藝術創作之路沒有驛站也沒有終點,而且苦累和痛楚也會如影隨形,但我不會止步,將會百折不回,萬難不屈,面向心中的藝術聖地,以自己的生命歲月為代價,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就像魯迅筆下的過客一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

王洪濤
2012年春節于聽泉山房

熱詞:

  • 丹青
  • 苦旅
  • 王洪濤
  • 藝術家
  • 搜索更多丹青 苦旅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