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讀書與行路和下筆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行萬里路又勝讀萬卷書”。其實,這便是中國畫的臨摹與寫生,即中國繪畫學中讀書與行路與下筆和寫生之間的關係。
常言:臨摹在於學習,寫生則重在感悟。中國文化,文隨心發,跡隨心動,詩、文、書、畫,莫不如此。古人所謂詩中“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是心緒也;而書法中“我書意造本無法”,是心緒也;繪畫中“畫神不畫形”,則要表達的乃心跡也。這些都是書畫家出於自然又超越于自然的一種感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精髓所在。這些年,畫家臧煥年正是從中悟出了道理,吸取了營養,重在學習與實踐,並不斷探索和總結,從而取得了進步。
神采為上
近日,有幸再細讀臧煥年先生的一批新作,這種讀書與行路與下筆和寫生的關係,這種來自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來自於傳統中國經典文化的影響,便覺極為的明顯和深刻。這使我從中看到了齊派畫家臧煥年潛心修煉,數十年如一日的快速進步和明顯成就。尤其作品中那種“神采為上”的逐漸隨歲月流長而醞釀出來的審美情懷,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使多日來就其新畫冊作序後,卻不時地繼續縈繞在我的腦際,使我持久重復思考著的同樣一個審美話題,再次涌上心頭。
“神采為上”,其實神即為心,通心方可通神。中國畫的寫生即為畫學上的通心之道,不諳此道,必心隨景移,心必然會迷失在自然中,必然將心留在眸子裏,因而步入表面化的陷阱。觀宋元明清畫展,古人挪山喚水,作雨呼雲,移木栽花,怪山奇禽,好不感動人心,然這些卻多為借景抒情,乃畫者真正心神的表象而已。凝神思考,其實這才是中國書畫家眼中的真正的山和水、草和木、花和草,即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花不是花、草不是草、木不是木,而山亦是山、水亦是水、草亦是草、木亦是木、樹亦是樹的緣故。
我想,這些年,臧煥年的齊派藝術之所以有了長足的進步,其個人的繪畫風格之所以有了比較鮮明的風貌,便是其悟出了這種深意,具有了這種心神兼備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境界使然。
所謂畫者用心,賞者會心,所會之處,亦在心神,所謂心心相映,一見如故,正是我數日來對其作品親睞不已難以釋懷的緣故。不見物象,一跡相通相賞,實乃“神采為上”,乃好作品,好藝術,好修養,好境界。
書畫雙修
臧煥年是當今大匠門下的齊派傳人,其藝術修養和藝術創作,數年來可為齊頭並進,收穫頗豐。就其繪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且書畫雙修,相得益彰。
特別是近年來,他作畫時開始格外重視以書入畫,注重線條的質量和墨色的層次變化,尤其是表現藤本植物時,多取篆籀之法,頗見功力,很有進步。同時,他注重古典詩詞與文賦的運用,經常在畫中題寫古典詩詞及感悟長跋,追求詩、書、畫的統一,追求虛實相生的畫面佈局,注意重視畫面的大小、強弱對比關係,從而使其近年來所創作的新品,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其畫面所表現的齊派花鳥題材,諸如壽桃、荷花、芭蕉、翠鳥、蜻蜓、藤蔓、植物、動物等,這些平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可及的景物、動物、花鳥魚蟲,皆能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息、文人氣息,觀之使人賞心悅目而美不勝收。顯然,這些都是來自於他對齊派藝術精神的真正領會和把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潛心學習、研究,對書畫雙修的實踐運用。
在當今齊派的傳人中,無論從人品和畫藝,還是勤奮角度看,臧煥年均是可以值得期待的藝術家。
庚寅年中秋
席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