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劉仁剛書法作品創意性強,構思活潑,靜動虛實,富於變化。從風格和賞析角度分析,他的書法真草結合、行草兼備、碑帖相融,兼有金石趣味。尤其是他的行楷長卷具有濃烈的二王遺風,為現今書壇所不多見。欣賞他的作品,雄渾中透著清秀,蒼朗中飄出俊逸,給人以美的感受。
(楊仁愷(已故) 生前曾任中國古代書畫七人鑒定小組成員、中國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遼寧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魯迅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近日有朋友轉來劉仁剛先生的書法圖片,約我談點感受。看到劉仁剛《戰國屈原離騷長卷》作品,我的感受是作者學書路子正,寫二王一路行楷書很紮實,筆畫交代乾淨清楚,並注重作品格調與情趣的把握,自己的書風面貌逐漸形成。
中國書畫藝術歷來重視求新、求變,其實,得前人神韻自然不容易,而要解脫古人的藩籬,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更為不易,這需要勤奮,更需要創作者書畫之外的沉澱和積累。劉仁剛喜作長卷,這樣的尺幅在創作時難度是較大的,沒有對於“大塊文章”的自覺追求,以及與這種追求相適應的魄力、膽力和結構經營的筆墨功力,顯然是難以辦到的。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劉仁剛先生定會有更多佳作問世。
(李 鐸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館員、解放軍書法院院長,)
劉仁剛的《諸葛孔明出師二表》行楷長卷作品不拘于藏頭護尾等傳統理法,而是擺脫了一般書家囿于一家一派的通病,作品強調對藝術中的“自由恣肆”精神和“內在精神現象”的表達,從而使作品賦予了學術品位。該作品字數較多,而劉先生在創作時章法佈局安排合理,無論結體與線條,均不主故常,不假修飾而一任自然;同時注重點畫的縱橫開闔,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十分難得。
劉仁剛于書法藝術,有悟性,眼力高,但就作品而言如果在線條的長短變化和墨色的對比上多考慮一些效果會更加出色。
(段成桂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吉林省博物館原館長、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原主席)
在植根傳統、面向當代的藝術思潮中,努力形成個性化藝術語言,是今天藝術發展的主流方向。而對於書法創作的主體——書法作者而言,作品個性化的強弱與否,無疑成為衡量其藝術價值的主要尺度。而要想形成完整的、成熟的個性藝術語言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能認清自我,在把握住時代的特徵中堅持方向的人才有出路。
劉仁剛的書法作品十分切合時代氣息,而其書法藝術意境美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我書意造”上,而是深入到“意造”的內涵、形態的創作規律之中去思考與探索,並已經找尋到了屬於自我的語言。其代表作《蘇軾前後赤壁賦》便是明證。
(陳永正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廣東書法院院長、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對於行書創作,不僅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紮實的書法基本功,還需要有博大的胸懷和豪爽的氣質,有胸有成竹,意在筆先,隨激情之突發才能一氣呵成。劉仁剛的書法作品,多是激情高潮的産物,通觀其書法作品,用“氣息流暢、精力彌滿”來形容較為合適。如劉仁剛創作的《千字文(三條屏)》等作品,連貫的章法,疏落的結體,起伏的線條節奏,以及依勢而成的章法處理,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劉仁剛的書法作品在選用材料和創作格式上也非常講究,在形式上求內蘊、求高雅、求品位,在內容與尺寸的搭配上注意整篇內容的完整,力求使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傳統——現代這一遞進文化鏈,在劉仁剛的書法作品中,共同構成了他藝術實踐的基本存在形式,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時代審美取向的準確把握。
(陳振濂 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浙江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