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蔣兆和(1904~1986),我國現代卓越的人物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1904年5月9日生於四川省瀘州市,1986年4月15日卒于北京市。
自幼喜愛繪畫,在父親執教的家館中讀書。因家貧,于16歲赴上海以畫像和從事廣告及服裝設計為生,業餘自修素描、油畫和雕塑。
1925年前後創作的油畫《黃包車夫的家庭》,顯示了他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創作方向。
1927年結識徐悲鴻,受其寫實主義主張和改革中國畫思想的影響頗深,並受到30年代初期左翼文藝運動感召,而從事進步文藝創作。
1932年一?6?1二八淞滬抗戰中,參加臨時青年愛國宣傳隊,繪製宣傳畫和愛國將領畫像。
30年代上半葉,輾轉于上海、南京、北京、重慶之間,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主要作品有《蔡廷鍇像》、《蔣光鼐像》、油畫《一個銅子一碗菜》、《黃震之像》、雕塑《齊白石像》等。
1936~1948年為其藝術創作鼎盛期,代表作有《賣小吃的老人》、《 朱門酒肉臭》、《與阿Q像》、《乞歸》、《流浪的小子》、《賣子圖》、《小子賣苦茶》、《流民圖》、《一籃春色賣遍人間》等。他以從不掩飾的畫筆和真實的感情,表現了那些瀕於死亡邊緣的悲劇人物的命運,表達了他們對生的渴求及對光明的嚮往,充溢著作者對真、善、美 的追求精神。
其中《流民圖》(1943)高2米,長近20米,以100多個人物形象,顯示了作者宏觀上把握矛盾衝突、把握社會現象的構思才能和水墨人物畫方面的創造精神。被稱為中國現代畫史上現實主義的歷史畫卷。
50年代後,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代表作有《鴨綠江邊》、《給爺爺讀報》、《把學習成績告訴志願軍叔叔》、《小孩與鴿》等,表達了他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之情。
自50年代末期,他更重於歷史人物肖像畫的創作,如《杜甫》、《曹操》、《李白》、《蘇東坡》、《文天祥》、《李清照》、《杜甫行吟圖》等,多為抒懷寫意之作,而且線條 更加簡練,筆勢益趨奔放。
蔣兆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1929年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1931年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1938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和京華美術學院教授。抗戰勝利後重新被聘為北平藝專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直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任教期間致力於中國畫教學的改革,其在中國畫的造型基礎課及水墨人物寫生課的教學原則和實施方案上自成體系,頗有影響。
蔣兆和曾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2、3屆理事,為第4屆顧問。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第3、4、5、6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文教委員會委員。
平生多次舉辦畫展,也曾與夫人蕭瓊舉辦過書畫聯展。出版有《蔣兆和畫冊》、《蔣兆和畫集》、《蔣兆和畫選》等。發表有《國畫人物寫生的教學問題》、《關於中國畫的素描教學》、《中國水墨人物畫的造型規律》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