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名理有常,通變無方。
在深刻理解藝術的恒常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地探求,不斷地創新,為自己不斷地拓展新的表現領域,這正是一個有魄力、有潛力、有能力、有精力藝術家的標誌,在我看來,天津美術學院的鄔海青教授可為這方面的突出者。在我與他幾十年的交往中,親眼目睹了他求變探索的歷程,深為他的勇氣與執著所感動、所折服。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明確地闡述了文學藝術創作得以生命之樹常青的真髓之一就是要理解並學會“通變”,只有切實把握住此一關節,才能夠“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然而,真正能夠身體力行又何其難也!
但是,海青做到了。
他不僅做到了,而且在每一個探求的領域中都結下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從他近期在經緯藝術館和天美時代藝術博覽中心舉辦的個人畫展中我們充分看到了這一點。
在畫展中,鄔海青主要展示了兩個主題,一個是濃重的大山大水,一個是精巧的小情小景。在前一個主題中展示了他對中國畫傳統的獨到詮釋,積墨與潑墨相結合,採用大開大闔,大乾大濕的對比手段,盡精微,致廣大,通過對山水形態的塑造和氣氛的渲染,勾畫出一個個充滿詩情的境界,可居,可遊。他那用古典筆墨符號構築表現當代生活的巨幅創作,厚重沉雄、博大蒼茫,昭示了他感悟人生自然的深度和廣度,凝聚了他對北方厚土的深愛和體味。美術評論家王文治對此有著中肯的評價,他認為正是鄔海青那“嚴謹的造型,構造出畫面的意境,或蒼莽古樸,或博大雄渾,讓人沉浸在黃土高原那浩瀚無垠的意境之中。而近些年的作品則轉向斧劈皴或折帶皴,充分發揮筆墨的韻味。尤其是描繪江南山水,筆趣墨韻更顯秀美靈動。畫面遼闊深遠,使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産生無盡的依戀之情。”而這種風格的形成凝聚了鄔海青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深刻的思考。
在精巧的小情小景中,我們又可以看到他在輕鬆諧謔的非具象彩墨方面的功力和悟性。通體畫幅雖然不大,卻有著一種令人回味無窮的韻味。由於海青有著過硬的西畫基礎,所以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對於色彩的掌控能力,以曖昧幽默的造型和柔和灑脫的色彩構築了一個朦朧的夢幻世界。觀賞此類畫作時,頓覺一陣無法名狀的愜意和暢快,或許這就是海青內心世界的寫照以及對藝術真諦的理解。
海青之所以能夠八面出擊而立於不敗之地,源於他深厚而全面的繪畫素養,真正做到了一專多能。縱覽古今,學者眾而成者少的一個主要因由,恐怕就是缺乏海青這般深厚而寬博的基礎,以及通變的精神和悟性。至此,我們也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鄔海青先生成功的必然性了。
變則通,變則久。只有變是不變的。我們從多才善變的海青的藝術實踐中看到了他正在馳騁著的廣袤藝術空間。
喻建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日本海外藝術交流協會常任理事、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