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大美之林——讚《天書》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9日 15: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次翻閱《天書》,總有一種驚艷的感覺。在那些説不明,道不清的文字之中,筆線的美,結構的美,甚至裝幀的美,使人如入大美之林,目不暇接,生無限歡喜之心。

       (一) 美在慈悲、美在意志

       美林天書,在今日可以説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人們驚嘆天書之美,感嘆美林先生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強毅力,讚美天書的巨大成果。然而,這些今日所謂的“天書”,實際上是一些“棄字”,因為它們字義不明,文學家不用,書法家不寫,已被拋棄了不知數百千年。美林先生常説:“這些‘棄字’,字義雖不清楚了,但它的美還在吧,它們像一群聾啞人,雖不能語,但是生命還在,美還在。”今天,在大家讚嘆《天書》收集的“棄字”達三萬多個的時候,不知美林先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在做收集的工作了。在他的草稿本的縫隙中,密密麻麻的塞滿了“棄字”,一個擠一個,一頁復一頁,一本又一本。其中的艱辛、甘苦,甚至於極限之後的枯淡、無奈,非常人所能為,也為很多人所不屑。支撐美林先生的,我以為除了對美的熱愛,對中華文化的責任感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慈悲。在美林先生眼中,這些“棄字”,如一群棄兒,“他們有時像是在向我招手”(美林先生語)。美林先生因為愛美,因為“不忍”而開始收集,一晃三十多年,有了今日之成。在香港的一次集會上,啟功先生曾戲稱美林先生的天書是開了“棄字收容所”。正如美林先生夫婦在陜西開設 “美林希望小學”一樣,“棄字收容所”的設立,都是建立在對人,對傳統文化慈悲的基礎之上。在藝術品高度商業化的今天,美林先生放棄大量的作畫時間,整理、蒐集不為人知,不被人用的棄字,這不是一種無私的慈悲嗎。

       在拜訪美林先生的時候,我曾多次見他一個人在靜靜的“爬格子”,在一張張紅格的宣紙上,端正的書寫這些“棄字”,數量之大,可以説驚人。但是,更加使人嘆服的是,自整理書寫以來,幾乎沒有“棄紙”。面對一摞摞高高疊起的書稿,美林先生自己也感嘆:真是“佛抱我手”。然而,長期的書寫,特別是在紅格中端正書寫,在經歷了最初的興奮之後,變成一種艱苦的勞動,甚至發展為對身體的傷害。美林先生的頸項以及他在“文革”中飽受摧殘的雙手,在這固定的長期書寫中,經歷了巨大的考驗。他的朋友、學生多次勸他休息,勸他“適可而止、已經足夠”。但是,他仍一如既往,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表現出一種堅忍的意志。這使我想起文革時期,美林先生遭受的非人磨難,同樣也是依靠意志,使他走到了今天吧。
 
       (二) 美在純粹、美在抽象

       近現代藝術的一大成就,是完成了從具像藝術到抽象藝術的轉變。表面上看,這種轉變是表現在形式上的,實際上,反映出對事物的認知和表現手法上的進步。人類從由具像表現規律,認知精神,發展為直接表現潛在的規律和精神,從藝術發展史的角度分析,這是一次巨大的進步。在今日中西方藝壇中,對抽象美的認知,西方似乎更加徹底。雖然中國不乏對自然界中抽象元素欣賞的傳統,但從沒有極端化。“似與不似之間”,似乎是可以永恒的標準。在中國的藝術中,書法可以説是最接近抽象的藝術。它從象形文字,發展至今日的符號式字體,已經基本上抽象化了。今日的中國書法,在一位西方人的眼中,可以看作是一幅完全抽象的作品。但是,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從沒有真正的抽象過。在抽象的字體中,詩文的意蘊始終和字體的表現互相交融,成為一種綜合的藝術。不可否認的是,從欣賞的角度分析,詩文的作用,一方面使書法的內涵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又使它在形式上受到約束。在今日的書壇中,雖有新銳的書法家奮起突圍,但在強大的傳統面前,始終微不足道。

       “美林天書”的出現,似乎打開了書法世界的另一扇大門。這些由今日不知其意的“棄字”自由組合的書法,表現出一種超越傳統書法模式的自由之美,抽象之美。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雖不知它的文學內容,反而因此徹底的感受到了書法的筆線、結構乃至書寫者的心靈之美。人們從中尋找書者情感的蛛絲馬跡,感受這些抽象的筆線帶來的心靈的震蕩。這使我想起了音樂,想起一些西方著名的歌曲,在我並不知道它們內容的時候,我已經被感動,被征服了。抽象的魅力,或許正在於此。它深深的撥弄埋藏于觀眾內心深處的情感之弦,不需要故事、情節,僅憑抽象的形、色和音韻,便足以引發巨大的共鳴。

       美林天書之美,超越了傳統書法的欣賞習慣,而使人完全集中于對抽象的筆線、章法結構以及書者藝術性格的欣賞。在這一點上,它和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非常奇妙的是,美林天書在自由建構的同時,嚴格的遵守了這些“棄字”的形體結構,他嚴格的維護了古文字的純正性和嚴肅性,而古文字中的象形特點,又使天書在抽象表現的同時,有那麼一些象形的意味,使觀者産生類似觀山、看海、聽嘯時的經驗。正是在這一點上,美林天書表現出濃郁的“書寫”特色,使之不同於一般的抽象表現主義的作品,而具有了“中國抽象”的真正品質。 

       (三) 美在章法、美在用筆

       《天書》的出版,或許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棄字”的書寫表現之中,但是“美林天書”不可取代的價值,不僅在於他收集了數以萬計的“棄字”,而在於他建立起自己的“天書”風格,使人一望而知,那是“美林天書”。

       美林天書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為收集而寫的天書,如紅格中的一類。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創作。前者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資料性中。後者則濃縮了美林先生數十年的藝術經驗,是美林先生重新建構的“天書殿堂”。美林天書的歷史,我認為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一是因為愛美,因為“不忍”而開始收集的第一階段。二是初步的組合書寫階段。此階段作品在結構上比較嚴格的遵循了傳統書法的一些規則,書風嚴謹、端正、節奏感強。第三階段的作品,主要是在近幾年完成,不論是章法,還是用筆,都表現的更加自由和放縱。可以説氣韻飽滿,日趨化境。   

       美林天書的章法結構,由於不受詩文內容的約束,表現得異常的自由。特別是對“棄字”結構的滾瓜爛熟,使美林先生在構建畫面時,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美林天書的章法特點,首先表現在“滿”字上。遍覽美林天書作品,不論是大幅、小幅、長條、橫屏,章法的結構都異常的飽滿,上下頂格、左右出線、不留餘地,使人有和畫面擁抱之感。美林天書在章法上的另一特色,是“險”。其寓“險”于“滿”之中,如高山大壑,表面雄偉、平實,實際懸崖峭壁,險灘急流,萬千驚險盡在其中。美林天書在章法局部上的奇險處理,使畫面充滿了張力,形成視覺上的節奏感和緊張感,使觀者始終處在一種美的亢奮之中。

       美林先生具有超常的章法建構的能力。在他的天書作品中,不乏超大尺寸的巨作。我親眼所見美林先生一氣呵成9M10M的天書大作。先在小幅面上分塊完成,然後全幅拼合,居然幾乎不需修改.其中的粗細變化、大小比例、乾濕濃淡、疏密結構,直至前後呼應,幾乎如同天成,使觀者讚嘆不已。

       美林天書的用筆,不同於一般的傳統筆法。我不是書法家,但美林天書的用筆之美,我是有深切的感受的。美林天書用筆之法,可以説是典型的美林筆法,中鋒、側鋒並用,枯、濕相間,快慢相濟,時有出人意料之筆,使人驚嘆。如他常用一些非傳統,甚至為傳統書家所不屑的筆法,並沾沾自喜,營造他期望的意境。然而不論何種筆法,在他的作品中,都能渾然一體,如出一轍,並形成強烈的個人面貌。

       從美林先生的自傳中,我們知道他是受過嚴格的私塾教育,並受過嚴格的書法啟蒙教育的。對文字和書法的興趣從小就已經非常強烈。稍長,熱衷於顏體,顏體書法的“中直剛正”幾乎可以説是美林性格的“書法顯現”。然而在天書之中,顏體的表面形式都已隱退了,但其中的剛正,卻保留在其中,這或許正是美林天書的靈魂,是美林天書矗立於天地之間的骨骼吧。

       2007年12月于杭州   劉正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熱詞:

  • 韓美林
  • 藝術
  • 安徽畫院
  • 中央工藝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