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以西北山水為題材的500米長卷:《走出巴顏喀拉》2009年獲中國基尼斯之最。這是著名書畫家孔昭金歷時17年完成的山水畫大作。
孔昭金,1942年生,山東曲阜人,孔子七十二代後裔,是開創新水墨山水畫的一代宗師。
打開長卷,一幅氣勢恢宏的雄篇巨制讓人震撼。通篇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與藻飾,大膽潑墨序而不亂,與細膩處見真功;水浸沁潤聚而不散,濃重清濁恰到好處,筆下刀劈斧砍的群山峰岳,狼牙巨石更是恒張不俗;千年古剎陰霾朦朧,雖淡顏色,卻有朝陽似火的柔情;綿綿沙漠如海浪飛瀑,海市蜃樓似魔影;茵茵沙蒿藏戈壁,參天冷杉手挽手;煙波雲海靜中有動,高原猛禽沙漠之舟,西藏羚羊各具風流。畫中的一擦一抹,盡可觸景生情,多少奇思妙想,內涵十分豐富。整個畫面渾然一體。
多年來,山水畫壇少見如此氣勢磅薄、浩氣逼人的作品。充斥畫壇的多是些小情小趣,屬玩味範疇,少有遠意。而優秀的畫家會從自然界汲取營養,決不閉門造車。如此才能創作出寓意深遠、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大作來。
常言説:“和氏之璧不飾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走出巴顏喀拉》可以説是集大成的山水畫孤品,是領航新水墨技法的傑作。孔昭金有相當部分作品是反映塔克拉瑪幹的喀斯特地貌和雅丹地理:狼牙巨石,龜背地表,裸露的峰巔、土丘,風蝕突兀的土堡,鹽鹼沼澤沙塵暴……天無飛鳥,地無生命。在這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區,要用傳統水墨技法表現它談何容易!然而,孔昭金用孔氏新水墨技法描繪大漠深處的奧妙,卻能得心應手,恰到好處。畫中水墨交融的趣墨,自然流淌的筆韻,將大自然的真諦表現得酣暢淋漓。
什麼原因能使孔昭金在西北山水畫方面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呢?
他能排除一切干擾,近墨不黑,近俗不染,有兩袖清風,榮辱不驚的性格,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在他身上看不到霸氣、傲氣,看到的是謙遜和善,平易近人。熟識他的人都知道,向他“索稿”參展、“徵集”辭典、相約 “百強”畫家……什麼這畫院那畫廊,什麼院長畫師,還有諸多誘人的桂冠,增值的光環,閃著亮點的榮譽和獎牌,均不為其所動。因為,他不願意拿錢去買這些名不副實的虛稱。
500米長卷《走出巴顏喀拉》震驚了中國山水畫壇。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及各大官方網站,先後均作了專題報道。對這位遲到的山水畫大師的人品、作品,作了厚重、客觀的評價。
作者幾十年的辛勤勞作,獨創的新水墨技法,是中國畫壇的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中國新聞社河南分社
原載河南日報記者:王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