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李燕印象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0:3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畫家李燕個人主頁 點擊進入>>

      他是著名的畫家,藝道高超,學問深厚,國畫作品秉承傳統文人畫風,蘊涵著厚重的底蘊和深邃的哲理;他國學豐厚,多才多藝,演講幽默風趣,引人深思,聽之,猶如在歷史中盤桓、于未來中徜徉;他是全國政協委員,以實際行動致力於文物保護,被譽為保護京城傳統文化的“四大鐵桿”之一;對於父親李苦禪大師,他崇敬有加,其教書育人之良苦、誨人不倦之師心,正得益於大師的遺德和教誨。而談及個人的聲望,他則把自己比作竹子:虛心有節。

      他就是著名的書畫家,一貫熱心於探索易學、金石學、宗教、民俗等傳統文化的學者,李燕。作為畫家,李燕幼承家學,得父親授,繼承了李苦禪大師的精湛畫技。他立足於大師教誨的“中華國學體系”與“中西合璧”思想,在藝術創作上縱橫恣意,筆下珠璣,秉承傳統文人畫精髓的同時,表現形式、藝術語言又有自己獨特的創新。作品往往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文化內涵使人深思。他創作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走獸皆能,注重兼收並蓄,不囿于一家一法,畫風隨畫意而多變,卻能各得其妙。特別是他的歷史人物畫,猶如哲人細語,讓人在歷史的蒼茫中體味到人生的空寞與悠遠。他常説,國畫家要秉承一個宗旨,就是你跳動著的心靈脈搏要與中華文化的脈搏一致,美術創作要有強烈的時代感。

      1997年7月,在一次藝術家與科學家的特殊聯誼會上,他即興創作了一幅8尺大畫《大鵬圖》,百餘位到場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在畫上簽名留念。1999年底,《大鵬圖》搭乘中國的第一艘試驗載人飛船“神州一號”順利升空,並安然返回地面,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件飛天凱旋的繪畫,載入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李燕是一位老師,他總是稱自己為“教書匠”。應當説,他是一個頗有成績的“教書匠”。他遵照蘇東坡的“博學約取,厚積薄發”,常把最新研究成果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靈活運用獨特的語言藝術增加教學理論的深度,深受學生的歡迎。他的學生們説:“聽李教授的課是享受‘文化大餐’。”    
   
      作為知名學者、文人,李燕涉獵廣泛,在金石學、周易、曲藝等方面都有頗深的興趣。作為社會知名人士和全國政協委員,李燕毅然肩負起了保護傳統文化的重任。他常説:“沒有北京的文化環境,就沒有李苦禪,沒有老舍,沒有齊白石。傳統文化不代表陳舊,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創新的基礎,它就在你的血液裏,在你的遺傳基因裏。”李燕不懈地為拯救中華傳統文明、力倡人文教育、保護和恢復北京古都風貌而奔走。在全國政協會議上,他鄭重發言,提出“人文環保”的觀點,呼籲將人文教育提到關係國家民族興衰的高度予以重視,並首先提出了《人文環境保護亟待上馬》的提案。翻看政協的提案目錄,李燕的名字出現頻率之高令人驚嘆,而且與之相伴的必有“搶救”、“緊急”這類很是醒目的字眼,多數提案都是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搶救北京古城墻殘段的工作不應降溫”、“搶救文化熊貓——傳統曲藝迫在眉睫”、“保護南新倉的緊急提案”等等。提案、呼籲之外,李燕也在身體力行地做。他一方面組織發起有關活動,一方面和妻子孫燕華一起,租了專業攝像機,做起了業餘編導、攝像、主持人,拍攝關於傳統文化、文物保護的電視片,無償贈予電視臺播放。 
   
      李燕作為文化名人的社會責任感還表現在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祖國和平統一事業上。他長期擔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和書畫家聯誼委員會副主任,利用自己的社會影響力為祖國和平統一事業盡心竭力。2009年,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組織下,以李燕為團長的訪問團參訪台灣。訪問期間,訪問團參觀了台北故宮博物院及其他文化古跡,他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和詼諧的言語與台灣軍政界、藝術界、宗教界和普通民眾進行了深入交流,為促進兩岸民間交流交往以及增進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認同感做出了積極而獨特的貢獻。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李燕
  • 印象
  • 畫家
  • 國畫作品
  • 搜索更多李燕 印象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