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宋彬--古玩市場要正本清源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8日 15:0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點擊進入>>國畫家宋斌個人主頁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相信眼前這個33歲的優雅男士早已成為京城古玩界舉足輕重的策展人和藝術評論家。“古玩收藏是門很深的學問,想入門除了有資金之外,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其中,金錢的付出和眼力的提升未必成正比……”

  先定義文物  再鑒定真偽

  商報: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大量海外回流文物涌向內地,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宋彬: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上47個國家的超過200家博物館中,展示著160多萬件中國國寶,而散落在海外民間的中國國寶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寶貝流出國門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是被列強掠奪走的,有的是被國人帶出去的,還有一部分是正當交易的。

  海外文物回流,在這兩年搞得很興盛,我認為這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很多文物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都沒有在中國本土賣的值錢,另外,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世界對中國經濟都充滿信心。就我個人而言,我也是海外回流整個過程的見證者。因為北京古玩書畫城是最早設立回流文物專展的收藏市場之一。當時書畫城中近30家臺商集資做這件事情,開了文物海外回流的先河。

  商報:就目前而言,海外回流文物中也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怎樣規避這一弊端?

  宋彬:任何一個市場都有合理和不合理的一面。由於人們普遍有一種從眾和紮根收藏的心理,因此在海外文物回流很火爆的時候,的確有一些人造假,有的是把一般工藝品按文物定價,更有甚者把本來沒什麼價值的贗品先托運到國外“鑲”一層“金邊”,再回來冒充“海歸”。

  但是,這樣的問題畢竟是少數。有些時候不要説贗品,就連真正好的東西都未必能參與中國市場。目前,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給古玩下定義,只有知道什麼是古玩,才能鑒別真偽,否則打假就無從談起。

  不提倡做贗品  但提倡市場繁榮

  商報:目前,全民掀起收藏熱。但是,在這個市場裏經常能聽到某某人因為買了贗品傾家蕩産的事例,怎麼看待造假問題?

  宋彬:古玩收藏是門很深的學問,想入門除了有資金之外,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其中,金錢的付出和眼力的提升未必成正比。市場上有贗品,但與其他的假貨相比,贗品對人的身體無害。

  古玩和工藝品的最大區別就是年代問題,今天看來是個新器物,到500年後就是文物,這是個歷史傳承的過程。我不提倡做贗品,但我很希望這個市場繁榮興盛。而對於投資者來説,區分真假是不上當的最基本條件。很多時候,人們上當的根源就是“撿漏”心理在作怪。但是在潘家園這樣的地方,只要你去的早,就有可能花10塊錢撿到天漏。花10塊錢撿到“漏”和花100萬元打了眼,都是普遍的市場現象。

  商報:人們搞古玩收藏的意義是什麼?

  宋彬:這就是古玩的動能,包括審美需要、學術價值、收藏價值和升值價值。齊白石先生早期的作品並不值錢,大概幾元錢一幅,要是當時有人慧眼識英雄,把他的作品全部買斷,現在這些畫的價值不知道要翻多少倍。

  沒有不賺錢的行業  只有不賺錢的企業

  商報:盛世興收藏,現在全國範圍內各式收藏市場林立,這種現象對收藏業有怎樣的優勢?

  宋彬:店舖多了,行業的地位就穩固了。比如我有10塊錢,以前我只能把它給一個人,讓他做一件事;現在我可以平均分給10個人,即便其中有幾個人沒做成,但還會有其他的補上。在我看來,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企業。雖然現在大家都能參與收藏,但還是應該專業人幹專業事,否則肯定是內行人賺外行人的錢。比如我個人對書畫很了解,那麼我才有資格做藝術評論家。你要不懂行業,就很危險了。

  商報:往往專業人手中沒有資金,這個問題怎樣解決?

  宋彬: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根源就在於此。古玩市場的交流空間很大,古玩流通能夠産生價值和稅收,另外,國家的政策扶持也很重要。中國文聯的一個領導曾經説過,從事文化的人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行業內部人士應該珍惜手中的飯碗。

  商報:收藏市場眾多,劣勢在哪?

  宋彬:就京城而言,古玩市場有點多。很多人的定位沒有找準,原來從事家居用品的現在都在做古玩。擠爆市場就會形成惡性競爭,也會産生泡沫。

  拍賣市場走向極端  畫廊有待正本清源

  商報:隨著古玩熱,拍賣在近兩年也火爆起來。作為圈內人,怎麼看屢創天價的拍賣成交紀錄?

  宋彬:我給你講一個例子。前兩天一家拍賣公司董事長請我過去看他們的預展。當時他讓我判斷一下這樣拍賣有多少是“不對”(行話,即贗品)的,我轉了一圈,告訴他,我覺得60%都是“不對”的,他不作聲了。

  再講一個例子。我參加一場書畫類的拍賣會。臺上拍品100幅,台下競拍者100人。每成交一幅畫,就走一個人。到最後,本場成交比例99.9%。再一打聽,那些畫都是被畫家本人的委託人買走的。

  拍賣行業已經走向極端,以前很多叫文化公司的都改做拍賣了。資本市場令人神往,但是再高的塔也不能離開地。拍賣公司作為二級市場,的確存在炒作和泡沫,而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更應該正本清源。我不反對另類,但是那些拿著偉人肖像開玩笑的畫家很有問題。畫家的成長需要藝術市場來引導,需要資本市場來輔助。同時,他自身的創作也要有個性有創意,不能太前衛,更不能把自己綁在傳統的樹上不下來。

  古玩市場同樣存在價值規律

  商報:能否從一個圈內人的角度評判一下古玩市場的價值規律?

  宋彬:一個企業再強大,不能掙走市場中所有的錢。在古玩收藏的金字塔上,處於塔尖位置的孤品很少,曲高和寡;中間地帶藏品最多,易於普及,傳播速度也快,“養眼”人數也最多;而低端市場人更多,但一些大眾收藏市場過於低端,前景不太明朗。

  藝術家的藝術作品不管是什麼,曲高和寡沒有用,必須在追求藝術理想的同時考慮市場,用藝術和市場兩條腿走路。其間,行業本身要自律,從每一個人做起。據我了解,大的店舖很少賣假貨,因為它的商譽得來不易。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精品意識吸收到血液中去。

商報記者 崔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