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個人的處世態度,決定了他的藝術觀,對中國藝術而言,在創作中非常關注作者心態的表現,一部寫意花鳥畫史,與其説是藝術創造力的發展史,不如説是畫家心態的變化史顯得更為合適。從徐渭到八大,從八大到趙之謙到吳昌碩、到齊白石,你認真去解讀他們的畫兒,在他們的畫中無不流露著他們的心態與心緒,我們欣賞著的不正是他們一個個的個性心態嗎?著名哲學家徐復觀説:“中國藝術是心的藝術。”那是因為中國畫家重視心的體驗與感受,重視將這種心的體驗用畫筆表述出來,中國畫才真正有了寫意的精神與境界。王秉初先生的花鳥畫創作正是他的心態、心緒的一種自然流露與表現,是他長年對於藝術、生活與人生的一種思考結果。
中國畫追求心態表現的同時,非常注重傳統的表現,只有在傳統基礎上進行表現,進行創造,才是有意義的。
王秉初先生是我尊重的長輩,因為都是紹興人,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讀過他大量的中國畫作品,對於他的創作一直都非常關注。他的花鳥畫師從商敬誠、吳茀之、諸樂三、陸抑非諸先生,在傳統技法上下過很深的功夫,他在一本出版的畫集題記中寫道:“奔走于老缶門下,問津于門神、木雕。”這基本反映了他的畫的來路,他從吳昌碩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的養分,為己所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充分發揚了吳派花鳥畫寫的精神,講究用筆用墨,就是筆墨模糊處,也能感受到書寫的節奏與感覺,所以他的花鳥畫從第一眼的感受就是傳承性非常明顯。在他的花鳥畫中,有浙派花鳥畫的共性優勢,注重筆墨,追求筆墨的渾厚與靈動,強調意蘊,在奔放縱橫的筆致中表現出自己獨立的審美意趣與追求,我總覺得他的筆墨中表達著一種倔強的意味,厚實沉雄但不霸悍,這是一種生命的味道,我非常感動,這也是我喜歡他的花鳥畫的重要原因之一。論畫,我注重表面的效果,但更看重的是畫面背後的畫家精神層面的東西,而不單純是技法與技巧,因為技法與技巧只要花功夫,是可以達到的,而精神與思想是一個人天生的東西,這是成為一個藝術家的核心所在,任何一個精神羸弱、委瑣的人是不擁有思想的,也不可能創造出一流的藝術品。
對於中國寫意花鳥畫,王秉初先生是有著他自己獨到的見解的,這從他長期的創作中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他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從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後,就一直工作在浙江中部的山鄉,從事著基層的美術教學工作,這種閉塞而簡單的生活,對於其他人而言,可能是一種不幸,但對於王秉初先生卻是一種幸運,因為在這簡單的生活中,他有更多的時間來研究他的藝術,來思考他的畫事,而簡單生活的磨礪或許正是完成了中國藝術對藝術家煉心的要求的,中國藝術講求靜觀的藝術思考方式,藝術問題是需要有時間思考的,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思考是不能靠不斷地重復創作來實現的,尤其是花鳥畫,寫生之意實在是對於生命的一種理解與頌揚,而這正是長期的鄉居生活所帶給王秉初先生最好的收益,我們從他的花鳥畫中可以明顯看到他對於藝術的理解程度,他對於花鳥畫創作的思考與探索的結果,他的這種創作充滿了生命氣息。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始,他從最早師法吳昌碩、齊白石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借鑒西方水彩畫的一些技法,借鑒民間藝術的裝飾性效果,探索創作了一系列的傳統題材的花鳥畫,諸如荷花系列、梅花系列等等,在這些畫作中他大膽堅持中國畫的筆墨底線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特技的肌理效果,使筆墨與肌理渾然一體而使特技肌理也具備了濃郁的傳統氣息,豐富了表現手法。我尤其喜歡他的荷花系列,他的這個系列的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時代審美的共性,筆墨酣暢淋漓、勁健大氣,用色絢爛但不俗氣,色墨交融,表現出一種蓬勃的朝氣與盎然的生氣,在淋漓酣暢的筆墨中,非常注重整體的畫面感覺,在大塊大塊的墨色中閃現出或是白色或是紅色的花朵,而畫面上穿插在花間的淩亂蘆草,筆致奔放,用筆老辣,亂而不亂,達到了經意與不經意的意象,頗耐人尋味。中國畫講求味道,而味道又以簡遠蕭散為最高之境,但他筆下的荷花噴涌的是一種生命的意味,一種生命的蓬勃張力,這實在是花鳥畫的一種至高境界,雖然説他的技法始終處於一種探索的變化的狀態,但他始終以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體味生命的目光去觀察自然、觀察生活,以一種全新手段去描繪生活與自然,更以一種全新心性去構築自我的審美理念與追求。他在荷花系列之後的2000年前後,又大量地創作了山花系列,在技法與構成上進行新的探索,他將傳統的折枝式、單枝式花鳥畫創作向整體全景的花鳥畫構圖變化,充分運用西方視覺構成與平面構成的原理,在大片大片由粗細縱橫老辣恣肆的線條構成的墨色整體塊面上,閃動著一叢叢或是艷麗或是清雅的花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在這種構成背後卻是他純中國式的用筆用墨方式,表達出良好的筆墨技法,而更顯現出花鳥的一種蓬勃的生命張力,尤其他的金銀花系列與杜鵑花系列,不僅表現出創新的意態而更多地展現出他的傳統功力與對傳統的理解力。
當代中國畫創作,在技法與構圖革新的過程中,還遇到了題材與表現對象的變化,這也是一種創造的擴展,這些年,王秉初先生經常下海南,去雲南,去感受他從未見到過的新的植物與動物,他進行了大量的寫生與創作,這些作品還沒有與他的整體創作融合合拍,但他的這種探索與追求,讓我感受到他的創作探索的新的階段的開始,而隨著這種探索的深入,我相信他的作品創作題材會更豐富,表現手法會更多樣而統一,這也是我堅信他能夠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以花甲之年的閱歷而不停的探索變化著,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他的創作、他的探索。
(作者:陳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