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畫廊 >

楊曉陽:打造美術國家形象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4日 12:5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陜西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美術、大美院、大寫意”到“打造美術國家形象”,楊曉陽經歷了一場由美術執教者到文化事業家的華麗轉變。從西安美院到國家畫院,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楊曉陽希望帶領著國家畫院打造出中國美術的國家形象,讓中國美術同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同步,並爭取能影響到下個世紀的世界美術。為此,楊曉陽和他的團隊做了一系列的嘗試和探索。

思  危: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風格

記  者:從一位美術教育家轉變為一名文化事業家,您以前提出“大美院”的概念,是否也可以説要建設“大”畫院?

楊曉陽:文化部提出國家畫院要“做大做強”的目標,我認為這個“大”,是區別於西安美院的“大”。西安美院求“大”,因為它帶有普及性,要培養大量實用的、有用的人才。國家畫院的“大”,是水平要高,影響要大,學術要有深度,用人制度要新,關鍵在於高尖精,出人才、出作品、出成績,而不是在規模上求大。要能夠真正引領國家美術的創新潮流,在世界範圍內代表中國特色,在國內代表國家水平。

記  者:您認為中國美術是否在世界範圍內有一個鮮明的形象?

楊曉陽:經過了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伴隨著經濟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政治、軍事領域在國際上的地位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比較而言,中國文化的發展顯然同我國的經濟、軍事實力是不相匹配的,已不能適應改革開放後中國發展的需求。可以説我國的藝術創作在國際上仍不受重視、沒有較高的地位,影響這個世界的中國“當代藝術”並沒出現。

記  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楊曉陽:究其原因是中國的封建社會、封建歷史太過久遠。尤其是近200年以來,西方國家在資本主義體制下,社會已經進入了相當發達的狀態。而中國在此期間,正好是封建社會的末期,是最低谷的時期。於是200年以來,中國在經濟、技術上向西方學習的同時,在文化上也全面地轉為向西方學習。最嚴重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學習“蘇聯模式”,在文化上也全盤學習蘇聯。這期間我們培養了大量的美術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模式、知識結構、創作的作品都是以蘇聯的準則為標準。然而蘇聯這個模式並不被西方所承認。同時中國美術又成為蘇聯的一個學習品,作為學習品,在國際上自然就沒有了地位。

記  者: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中國美術要屹立於世界文化藝術之林的關鍵是什麼?

楊曉陽:前幾十年計劃經濟的全盤“蘇聯模式”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非常優秀的文化傳統沒有得以順利延續,同時也割斷了我們的文脈,喪失甚至是全盤喪失了我們對美術的主觀評判標準。我們的美術大軍在數量上居世界首位。我們不乏專業人才,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標準的、高品質的人才太少,我們需要的是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美術人才。所以,我強調“中國風格”的主旨也在於此。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文化體制的問題。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畫院往哪去的問題不可回避。各種體制、各種類型的畫院面臨著新形勢下發展的各種問題,有的先生尖銳地批評了當時的文聯、美協、畫院,其中很多意見切中時弊,引起全國畫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