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16:3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看徐光聚的山水,仿佛置身於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純凈澄靈的山林,使我們的心靈不由感覺到無比的輕鬆、愉悅和舒暢。所以,看他的畫,可以完全拋開世間的諸多紛擾,盡情地享受自然、體驗生命,遠離都市的喧囂和社會的噪雜,使因快節奏生活種種壓力而倍受束縛和壓抑的精神世界能得到片刻的解脫和安寧。在這個意義上,他的作品中無疑蘊含著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與自得。
作為當代畫家,其作品的取材、立意以及構思無外乎有兩方面的資源可資借鑒參考,一個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即師古人;一個是當下我們正在歷經著的生活和客觀的宇宙自然,即師造化。
就“師古人”而言,傳統是基礎,正如荊浩所言:“書畫者,名賢之所學也。”徐光聚在自己的繪畫中也不可置否地借鑒了古人的資源,他曾臨摹過大量的古人作品,尤以宋、元時期的作品為多。通過這種基礎性的臨摹,使得他對不同山石的質感、不同地域的山水特徵以及古人繪畫中的各種技法手段、章法構成都諳熟於心。所謂心中有師,則筆頭有準;師久能化,則面目可成。更重要的是,對於古人的經典,他並不是照搬照抄,可能只是臨摹了古人畫面中的某一塊石頭、某一個山頭,而對其他的地方都做了截然不同的變化處理。這説明了他高超的化轉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在觀察自然山水時融入了自己的心靈關照,物我合一,追求的是自己理想中的山水。由此我們不能不説徐光聚是極其睿智的,他首先以深邃高透的眼光審視古人之心,然後再以古人之心觀照自然山水,並融入當下的時代精神和自己的情感思緒,從而形成了他與眾不同的繪畫風格。所以,看他的畫,似乎能使我們與古代經典大師進行交流與溝通,這是他立足現代人的生存經驗重新審視古人文心的必然結果。
而對於“師造化”,自古至今已有很多人論述過它的重要性。比如,南朝的山水畫家和理論家王微在他的《敘畫》中主張學習山水畫,必須對自然美發生感情,所謂“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正是這種面對自然造化,而引起飛揚浩蕩的神思,才使畫者在描繪自然山川時把自己的情、神、心、意融入畫面。所以説古人的筆墨是有限的,而自然宇宙的變化是無窮盡的。只有走進自然、深入生活,藝術之思才能源源不斷、隨手拈來。對此,徐光聚當然也深有體會,他非常注重寫生在繪畫中的作用,但他的寫生所描繪並不是自然山川的自然屬性,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所感、所思,展現的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心靈。
在上述意義上,徐光聚的繪畫中所表現出來的“師古人”與“師造化”二者兼得的風格特徵,也就因此而具有了清新而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個性化面貌,這確實是他的高明和獨特之處。在畫面顯現上,徐光聚的畫清澈通透、疏朗簡靜,極具靈性。對於繪畫而言,你可以畫的氣勢磅薄,也可以畫的精微細緻,但要畫出通透性靈之特徵,卻並非所有人都能達到的。靈性的作品具有“只可賞觀不可褻玩焉”的高貴品格,內蘊著極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同時這也是畫家本人內在文化修養的圖像化顯現,從而使得其畫作一旦進入我們的心目,瞬間就能成為我們內心的文化精神之骨。另外,徐光聚的畫還具有靜謐洞達之特徵,他在靜觀自然萬物的同時,又以犀利敏銳眼光洞達了古人、體驗了現在、感受了生命、審視了自我,所以他的作品古今鑒照而心無塵垢。因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徐光聚繪畫的高妙,其形式語言的清晰準確、境界的高邁不俗,無不蘊含著傳統文化的真理要義和當代精神的審美內涵。
所以可以説,徐光聚的繪畫在同齡山水畫家群體中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他以他的精筆妙墨把他的山水畫得自然清新、古雅大方、空靈清妙,從他的畫作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其畫中的山川、流瀑、樹木、屋舍、行人等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他的心靈、思想、情感的圖像化顯現。
文∕孫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