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中國美術2010大盤點 >

真偽:藝術品市場“億元時代”的憂思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1日 11:0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秋的杭州西湖之畔,三場藝術大展本月輪番上演:“古雅風韻———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典藏大展”、“東西貫中———吳冠中藝術回顧大展”和“國美之路———林風眠師生聯展”。

  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已進入“億元時代”的當下,這三場大展可謂“價值連城”。但是,參加展覽的藝術界人士談出了自己的隱憂:看似興旺的藝術品市場沉渣泛起,泡沫膨脹,將影響其健康發展。

  拍賣市場成了無法打假的“死角”

  “今年書畫市場上已經賣出了1300張張大千的作品、1900張齊白石的作品———有這麼多真跡麼?”

  在與“古雅風韻———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典藏大展”連動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杭州)藝術品收藏與鑒賞高峰論壇上,這個疑問激起了與會人士的共鳴。上海知名收藏家顏明把當下稱作是中國歷史上第四次書畫造假高峰,前三次高峰分別出現在北宋末年、明朝中晚清和清末。

  “文化藝術品拍賣是拍賣業的小頭,但是影響最大。”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張延華告訴記者,去年全國拍賣業産值是3800多億元,其中土地拍賣是大頭,而只佔到5%行業産值的文化藝術品拍賣之所以最能吸引眼球,原因就在於藝術品拍賣市場魚龍混雜,時常引發真偽之爭。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花鳥畫家何水法在2008年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上就和12名委員聯名提案,要求打擊氾濫成災的偽劣作品,保護著作者知識産權。兩年多過去了,作為假畫的受害者,他無奈地告訴記者,書畫造假已成産業鏈,造假者有恃無恐,見到畫家本人照樣氣焰囂張。

  “到商店買到假貨,還可以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退貨並索賠,但是《拍賣法》的規定與《消法》有衝突。”著名收藏家劉益謙表示,由於《拍賣法》給予拍賣公司免責條款,這讓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了無法打假的“死角”。而顏明更表示,《拍賣法》在上世紀90年代初制定時,幾家大拍賣公司的代表參與其中。“目前《拍賣法》規定拍賣不保真就是在保護賣假畫!”

  而對於收藏界的指責,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辯解説,書畫造假與拍賣無關,拍賣不保真是國際慣例,而正是《拍賣法》保證了這些年拍賣業的持續繁榮。他表示《拍賣法》只能保證交易過程真實,但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實。北京曾經有幾家拍賣行打出保真旗號,但是隨後紛紛關門。

  是“價格時代”還是“價值時代”

  近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可謂高潮迭起。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嘉德秋拍上,41字的王羲之《平安帖》摹本以3.08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拍價僅次於黃庭堅《砥柱銘》的中國書畫作品。後者在今年保利春拍上拍出了4.368億元的高價。

  而11月12日,在英國倫敦郊外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拍賣公司舉行的小型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被一名中國買家拍走,這件拍品以4300萬英鎊落槌,加上佣金和增值稅,瓷瓶身價折合約5.5億元人民幣,創下了中國藝術品的拍賣紀錄。

  對於中國藝術品在拍賣市場上屢創天價,劉尚勇表示,藝術品的價值很難説清,在難以確定交易價格但又要交易的情況下,只能採取拍賣的形式。他和劉益謙都認為,像那件“天價瓷瓶”是乾隆官窯的巔峰之作,而明清官窯瓷器的價格已經夯實了。

  而拍賣場上的價格是否代表藝術品的價值,在“東西貫中———吳冠中藝術回顧大展”上,吳冠中長子吳可雨告訴記者,儘管吳冠中的畫作在拍賣場上屢創新高,但是他父親最反感自己的作品被市場炒來炒去,這也是他晚年大量將畫作捐贈給公立博物館、美術館的動機之一。“我父親最大希望是自己的心血能被人民理解認同,不要因為‘吳冠中的畫貴’去看他的畫。”

  在畫展上,一幅捐贈給故宮博物院的油畫長卷《1974長江》命運多舛,它是一幅整體從意象立意,局部從具象入手的佳作,但在“文革”中被批成“黑畫”,在吳冠中的床底沉睡了30年,直到2004年,吳冠中重新找到捐出,當時這幅畫的估價已超1千萬元。吳可雨説:“我們社會對於藝術品的評判標準變了,這是社會的進步,但是我父親還是把他捐獻給國家,分文不取。”

  吳冠中的老師林風眠的作品同樣是藝術品市場上的寵兒。在中國美院舉辦的“國美之路———林風眠師生聯展”上,有50件林風眠作品與觀眾見面。院長許江教授説:“這無疑是中國美院舉辦的‘最貴’的一場展覽,但是藝術品的價值不僅是能拍賣價格,而且是能否在觀眾心中開出藝術之花。”

  多一些藏家 少一些炒家

  針對外界對拍賣業的質疑,張延華告訴記者,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起草的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行業標準今年由商務部正式頒布,它是對《拍賣法》的補充和完善,要求拍賣從徵集拍品、廣告到最終落槌的全過程都要規範操作。

  而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孫秋霞也透露,文化部正在制定和修改《藝術品經營條例》,以求切實改善中國藝術品市場環境,這部法規將對規範市場經營、投資和促進收藏界良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對於收藏界,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書畫部研究員鐘銀蘭則強調,收藏家一定要有“三力”:財力、精力和眼力,要多看多聽,而不是盲目入市炒作。顏明、劉益謙等人則提醒説,收藏家要聽專家意見,但是也要防止一些專家為了揚名,故出驚人之語,貶低前人。

  而與單個收藏家相比,藝術品投資基金也有助於藝術品市場正本清源。摩根士丹利私人財富管理部中國團隊執行董事廖心澄介紹説,歐洲的許多大型退休基金和家族基金在進行長期投資時,就會選擇有投資價值的藝術品,以求保值增值,這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力量。而杭州工商信託總裁丁建萍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籌劃國內首只藝術品信託産品,利用金融工具和專家團隊來減少藝術品的投資風險。

  “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確實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但是中間有不少混亂的現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表示,這需要書畫界、藝術品經營界、藝術鑒定界等各方人士攜手行業自律,而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大管理力度。“既要有誠信的運作機制來維護收藏家和作者的利益,也要讓更多的藝術評論家和鑒定家介入,讓好的作品能夠物有所值。”

  馮遠同時表示,中國藝術品還有相當大的空間,特別是優秀的經典作品其價位必然上升,因此中國藝術品市場前景良好,但是藝術品投資者和藝術品經營者都要理性投資。“要多一些藏家,少一些炒家,人為的炒作對發展中的市場會産生蠱惑人心的誤導,這樣的紅火是一時的,只有誠信經營和有眼光的投入才能保證藝術品市場良性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