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靳尚誼:大畫家轉身當館長

發佈時間:2013年10月22日 17:0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靳尚誼 大畫家轉身當“館長” 中國的美術館最大問題是“不專業”

       導讀:大都美術館首展開幕前夕,館長靳尚誼還在不停囑咐工作人員注意調試燈光。這位曾經創作過許多經典作品的著名藝術家,在八十高齡之際突然“轉身”,離開畫室出任大都美術館館長之職。有人覺得遺憾,但老先生自己並不以為然。他“服老”,甚至半開玩笑地説:“我現在年紀大了,畫不好了。畫家在六十歲之後能力開始衰退,這是世界範圍內的一個規律。和以前比,我現在精力要用的地方不一樣。現在畫得不多,但還是希望能夠對當代的文化建設有點用。

       國內的美術館數量多但“不好用”

       這些年來,靳先生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最優秀的博物館。對比這些藝術殿堂和中國現有的美術場館,他認為中國的美術館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專業”。“不像國外以藝術品的徵集、收藏和長期陳列為日常內容,國內絕大多數美術館是以辦展覽為主體。説白了,就是依靠場租維持運轉。”在靳尚誼看來,現在國內到處都在興建美術場館,但是“數量多卻不好用。國外的美術館看到這樣的場地條件,就不會把他們最經典的作品拿來中國展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個美術館作為藝術教育的基地卻沒有自己的固定長期陳列,觀眾們從何了解美術史?學生們去美術館看什麼?老師們又該怎麼講?”

       大都美術館規模不大,但是靳先生的指導思路是希望這裡成為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美術館,擁有自己的館藏,可以有固定的陳列展出”。據介紹,與國內不少美術館先建場館、再四處借入藏品的做法不同,大都美術館的藏品收集之路早在十多年前就已起步了。目前,館內藏品已接近千件,作品涵蓋了中國油畫藝術史一百多年裏各個時期的重要作品。其中,不乏黃達生、汪亞塵、秦宣夫、顏文樑、衛天霖等老一輩油畫家的作品,也有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油畫家靳尚誼、詹建俊、聞立鵬、全山石、朱乃正等重要藝術家的代表作,同時還收藏了反映當代風尚的劉小東、喻紅、閆平等中青年一代的作品。今後,這些作品都將陸續與觀眾見面。

       探索中國油畫今後要重“語言”

       靳先生説,大都美術館想走出一條新路子,就是從藝術語言變化的角度,去尋找那些在各個時期起關鍵作用的中國油畫作品。“大都”的首展即定位為中國油畫語言研究,也正表明了該館純粹的學術態度。“油畫發展這些年很熱鬧,各種流派都有,以前總關注‘畫什麼’,而對‘怎麼畫’,也就是語言不重視。而它才是藝術的根基。”

       所謂油畫的“語言”,靳館長把它簡化為“風格”。“油畫就是一個闡述具有空間、體積、色彩、材質等基本語言的獨立畫種。風格包括技術和外表呈現等,是最體現油畫水平的。至於畫什麼是內容,它只是風格的一部分。西方油畫理論研究主要就是在研究這些風格,可是我們國家過去從社會學角度,對內容研究較多,對油畫本體語言研究少,這是中國油畫發展中的一個大問題。”

       以靳尚誼先生親身的藝術探索來説,他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才進入到油畫世界。“油畫畢竟是舶來品。我學畫時是五十年代,很少有機會能看到油畫原作。從第一次看到就覺得喜歡,説不出原因的喜歡。看到畫布上調出的那些色塊,就覺得特別興奮。”靳先生透露,自己在當時選擇學油畫的原因是覺得“油畫好看,好懂。而中國畫不好懂,只有那些有文化的人才能欣賞”。從五十年代起,靳尚誼的油畫作品不斷參加全國美術展覽,歷史畫多幅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八十年代以後,他作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第一工作室的主任與教授,以自己豐富的經驗培養了許多人才,同時以大量肖像作品産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被評論家稱為當代中國油畫的代表畫家。他的《塔吉克新娘》、《青年歌手》、《瞿秋白》、《醫生肖像》、《畫家》、《晚年黃賓虹》等作品成為中國當代油畫的代表,得到了廣泛傳播。美術界一致認為,靳尚誼的創作把中國傳統藝術長于創造意境的精髓與油畫語言相融合,來表現現實生活中中國人的精神美、人性美,最終成就了中國式的“新古典主義”油畫。

       “藝術市場有時就是‘開玩笑’”

       巧合的是,就在靳尚誼先生就任大都美術館館長之際,他的一幅著名油畫作品——《塔吉克新娘》即將亮相嘉德秋拍會。作品此前由日本藏家收藏,近30年後首度回流國內並現身拍場,估價1600萬元至2000萬元人民幣。面對今天火熱的拍賣市場,記者面前這位老藝術家卻堅決地認為,這樣的市場化對年輕藝術家們的創作“不是件好事,它只能促使一些人做表面文章”。

       在靳先生看來,國外的藝術品收藏並形成市場是經過一代代人的積累。“梵高的作品過億,那跨越了百年的時間。他生前可是一文不名,最後經過歷史檢驗才創造出的一個個高價。咱們國家呢?市場經濟剛剛起步不久,這個‘市場’並不成熟啊!許多人到這裡就是來炒作。為什麼有的畫本來根本不值什麼價兒,沒過幾年就變成成百上千萬?在我看來,這就是‘開玩笑’!”

       面對這些年各式各樣的實驗藝術門類,各種藝術理論,靳先生顯然有自己的判斷。他告訴記者,八十年代在中央美術學院就有學生來問,現在國外都搞當代藝術了,寫實繪畫還能存在嗎?後來到九十年代學生們又有困惑:國外理論家都説“繪畫死亡”了,那還要畫畫嗎?“在我看來,這些問題都是我國藝術界的少見多怪。所謂‘繪畫死亡’只是外國理論家們探討的一個議題,拿到我們中國來大家卻都當真了。在我看來,繪畫會不會死亡,這根本就是一個不該問的問題!”

熱詞:

  • 靳尚誼
  • 畫家
  • 轉身
  • 館長
  • 搜索更多靳尚誼 畫家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