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泰安市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啟動,351項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變身”校本課,成為首批進校園的課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為學生授課,學生們能學到地道的傳統文化,有利於地方文化藝術的傳承。
近日,市教育局、文廣新局聯合下發《關於在全市中小學組織開展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的通知》,啟動“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我們幫助學校聯絡傳承人進學校開設課程,活動先在進行試點,學校可以自主選擇課程。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在全市中小學全面普及開展”。泰安市教育局體衛藝辦公室工作人員説。
據了解,不少學校在活動啟動前,已提前開設了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校本課程,禦碑樓小學開設面塑課、泰安市師範附屬學校引進泰山皮影戲等,都是由傳承人授課。
范正勇老人今年64歲,在禦碑樓小學教面塑課,他説,泰山面塑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他很喜歡教小孩子學這門課,一心想把面塑藝術傳承下去。希望以後每週都可以到幾所不同的小學,教孩子們上一節課。“現在會捏面塑的孩子太少了。這次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能進校園,實在是太好啦!要是有學校聯絡我,只要時間合適,我一定回去。”
禦碑樓小學梁老師説,學校曾特聘多位非物質文化傳人來校上課,范正勇老師堅持教課兩三年了。面塑課鍛鍊了學生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這些老師的教學方法很有吸引力。”
七里學校吳秀波校長説,“我們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是書法課和足球課。以前學校想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課程,也不太好聯絡到傳承人。教育局和文廣新局工作人員能幫學校聯絡傳承人再好不過,學校一定會在目錄中選上一兩門。”
目前,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獲國家級的有9項,省級30項,市級107項,縣級355項。項目類別眾多,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俗、傳統體育競技、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消費習俗、生産商貿習俗等,經認真篩選,有351項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首批進校園的項目。學校可以從中選課,利用活動課時間,傳承人為學生們上課,不會耽誤正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