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篆刻也需要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將之運用到器具、茶碗、T恤衫上,讓古老藝術與文化工具、現實生活相結合,讓非專業人員也能夠欣賞到篆刻之美。”——駱芃芃 |
昨日,作為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期間重要活動之一的全國首個篆刻藝術雙年展:“印道 中國篆刻藝術雙年展——2013中國篆刻藝術名家邀請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幕。105位中國篆刻藝術名家的200余件篆刻藝術精品與觀眾見面,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印道 中國篆刻藝術雙年展——2013中國篆刻藝術名家邀請展作品集》在展覽開幕當日首發。
悠久
3000多年前 早有古代印章
中國篆刻藝術是以印章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它由中國古代的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當代著名篆刻藝術家韓天衡在展覽序言中提及“四川及成都地區,自古即為中國印章藝術發源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的巴蜀圖語印在中國印章歷史上獨樹一幟,為中國傳統印章藝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方寸之間,或氣勢雄渾,或淡雅清麗,這也許就是篆刻藝術的魅力所在。因此,展覽于昨日上午正式開幕後,吸引到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前往參觀。本次參展藝術家之一,中國篆刻藝術院常務副院長駱芃芃此次也帶來幾幅篆刻作品。
傳承
藝術結合生活 綻放篆刻之美
2008年,中國篆刻藝術院聯合西泠印社向聯合國申報將中國篆刻藝術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並在2009年申報成功。駱芃芃透露,當時她就是申報項目的具體負責人,“我今天看到篆刻前面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前綴,感到非常欣慰。”“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中有一項是瀕危類別,篆刻藝術顯然不是,從業人士還是有很多。”駱芃芃告訴記者,目前,篆刻在國內的傳承也在努力尋找和培養傳承人,篆刻需要融入生活,和大家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絡。除了多辦一些大型展覽外,篆刻也需要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比如將之運用到器具、茶碗、T恤衫上,讓古老藝術與文化工具、現實生活相結合,讓非專業人員也能夠欣賞到篆刻之美。(記者段禎 攝影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