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展廳內的海報 |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上午9時,我們來到了位於五四大街一號的中國美術館,驚喜地發現美術館的外圍欄和墻面上已被深紅色的“與時代同行——中國美術館建館50週年藏品大展”海報覆蓋,這裡正在上演一場反映中國現代美術之路的大型展覽。今年是中國美術館建館50週年,展覽吸引了不少觀眾,雖然剛過開館時間不久,美術館門口的免費領票窗戶前已有不少人在排隊,大家對館慶大展表現出極高的熱情,紛紛前來欣賞中國美術館自1963年以來,50年間的收藏研究成果。
據悉,此次藏品大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史陳列,第二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館史展部分以中國美術館的發展為引導路線,系統展示中國美術館自建館以來的各項業務職能,其中包括:“中國美術館的誕生”“親切的關懷”“見證中國美術的發展”“國際藝術交流的窗口”“積累國家美術財富與人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務的家園”“事業保障與隊伍建設”“新的展望”等八個篇章。每一個篇章通過配有的大量的圖片和實物展示,立體地呈現出中國美術館自建館至今所走過發展道路。目前,館史展部分正在進行最後的調整,即將在美術館的主展廳和後圓廳帶給大家驚喜。
展廳現場 |
第二部分館藏作品部分目前已經開放,該部分按照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歷程分為六大版塊:
第一版塊“傳承與啟蒙”:十九世紀中葉後,西方殖民主義者以武力打開了閉關鎖國的清王朝大門。面對外敵侵略,中國有識之士開始探尋救國道路。他們試圖從西方現代文明中尋求出路,出國留學成為清末明初的一時之風。廣東和上海作為最先接觸西方文化的區域,中西文化在這裡首先得以碰撞與融合;在美術上形成地域鮮明的“嶺南畫派”與“海上畫派”,由此開啟了中國現代美術之旅。隨著20世紀初大批中國藝術家東渡日本、或遠赴歐美學習西方藝術,中國藝術家們開始對西方藝術體系有了直接認識,留學藝術家們歸國後主動引進西方美術,通過興辦教育、傳播知識,成為了中國早期西畫運動的拓荒一代。
引得觀眾紛紛駐足的《父親》 |
第二版塊“苦難與抗爭”: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深陷外有侵略、內有壓迫的雙重危機。面對苦難深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為大眾而藝術”的思想應運而生。這時的藝術家帶著明確革命精神思想,引導中國藝術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發起了一場狂飆突進式的左翼美術運動。這時期,走出“象牙塔”的藝術家們在民族憂患和革命信念的感召下,以畫筆為武器,創作出大量反映人民疾苦與宣傳抗爭的現實主義作品,其中既有充滿血淚的中國畫鴻篇巨制《流民圖》;也有動人心弦的油畫作品《奏出人間心酸》。藝術家們用畫筆記錄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為中國美術史留下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