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網上美術館 >

開封展出2000余件明清科舉考試筆跡墨寶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8日 17:2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展覽中展出的戒尺

       狀元卷什麼模樣?古代私塾裏的戒尺有多厚?科舉考試中的“准考證”是什麼形式?這些關於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私塾教育的疑問,如今可以在河南大學的校園內展出的2000余件珍貴的筆跡墨寶中一一找到解答。

       據了解,這次展覽以“紅燭業”為主題,共展出2000余件珍貴的筆跡墨寶。今天上午,記者來到河南開封,見識到了這些中國古代治學態度和科舉制度發展的佐證物。這些展品中,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明朝,大致可以劃分為舊時學生的課藝作業;舊時老師批改過的課業卷;舊時童試、鄉試、會試、殿試試卷和紅譽課業卷;舊時科舉的有關實物等四部分。

       展品中,一件明朝萬曆年間趙秉忠考中狀元的殿試卷的複製品,吸引了許多參觀者慕名前來,此卷屬於冊頁式,共十九折,正文之前有頂天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個大字,正文後還有9位考官的官職和姓名。正文為館閣體小楷書寫,共2400余字,硃筆斷讀,一氣呵成;此外,還有清朝光緒二十九年河南鄉試試卷的刻本,刊印了當時河南鄉試81名舉子和副榜第一名的考卷,考題為“中州形式論”,講解人員對記者説道,這道考題可以看做是古代的“中原崛起論”。

       從這些工整的筆記中,可以看到舊時文人的胸懷和抱負;另有不同年代的“卷票”展出,據講解人員介紹,這些“卷票”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准考證號,考生可以憑藉它查閱自己的試卷。除了這些墨寶之外,眼鏡、墨盒、戒尺等私塾、文人用品也在這次展覽中一一亮相。

展覽中展出的舊時科舉和私塾教育相關墨跡 

       記者注意到,在學生寫的課業卷上,每份都有先生的批改痕跡:精彩之處圈圈點點,不妥之處則標記出來,讓學生再做思考,不僅要論個對錯,還在文末有一段評述,態度非常認真。據展覽負責任馬屯富介紹,這些展品是從聚協昌博物館的眾多藏品中專門選取,在此展出,一方面以此紀念河大建校100週年,另一方面以此懷念舊時的先生們。“展出這些筆跡和實物,是為了展示舊時代文人治學態度的嚴謹,弘揚師德師風,這些朱紅批點文章在這裡是首次公之於眾。”馬屯富對記者説道。

       據介紹,從9月20日開展以來,展覽已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萬多名參觀者。有的是河南大學的師生,也有本次的市民,更有從外地慕名前來的參觀者。據展廳解説員説,有的參觀者反復前來,仔細琢磨卷宗中的字句和意蘊。前來參觀的退休職工白世明在留言中寫道:“明清師德師風展,值得一看。教師的態度從學生的作業中便知,很讓人敬佩,那些小楷的工整,也讓人折服。”來自河南大學的學生王兵則對記者説道:“看了這個展覽,讓我對古代科舉制度有了進一步了解。這些字跡非常工整,值得現代的人學習。治學的嚴謹,卷末評語的中肯和理性,都讓我嘆服。”

       據了解,在中國古代,眾多學子是要通過童試、鄉試、會試依次考取秀才、舉人、貢士,最終入仕為官的,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中者為“進士”。

       這次“紅燭業——明清師德師風筆墨珍藏展”由河南大學和光明日報社文摘報聯合舉辦,將於10月20日結束。

熱詞:

  • 科舉考試
  • 筆跡墨寶
  • 狀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