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宗白華遺作《美與人生》重裝出版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10日 14:3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與人生》立體封面

 

       美學大師之於人生的涅槃之悟,勘破東方美學中蘊含的人生精華,國寶級美學大師宗白華遺作,幾經週折輾轉,由其子親筆授權,重裝出版。

       宗白華 ,被認為近代學者中將中西方美學融會貫通第一人,為人隨性灑脫,著書論作不成體系卻又神聚扣合,代表作《美學散步》出版後加印三十多次,成為美學基礎性讀物。


       基本資料:《美與人生》
       作者:宗白華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9月


       【推薦】

       1.影響了一代人的美學大師宗白華,第一部談論美學與人生的傳世巨作。
       2.你是否還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否為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品讀《美與人生》,尋找人生的真諦。
       3. 穿越時空的智慧之學,讓你的人生不設防。
       4. 用審美的態度,藝術的人格,引領你體驗中國藝術美的精神所在。
       5. 與美學大師一起,品味人間百態。


       【內容簡介】

       作為歷經“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學者,宗白華在他的著作中對於人生的觀點和體驗並沒有隨著他的仙逝而湮滅,反而在功利主義日益瀰漫的今天熠熠閃光。

       本書通過四個維度:青年、文化、藝術、美學談論人生問題。對於人生的追問宗白華先生並沒有停留在形而下的生活方面和簡單的理論探討上,而是隨著他的研究領域的擴展,逐步深入到文化領域。雖然時代背景不同,但是,在當今年輕一代人生觀迷茫的時代,上世紀文化大師的思想仍有著現實的意義。

       當代學者、宗白華先生的弟子劉小楓有一個精闢的總結:“作為美學家,宗白華的基本立場是探尋使人生的生活成為藝術品似的創造……在宗白華那裏,藝術問題首先是人生問題,藝術是一種人生觀,‘藝術式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劉小楓説,也正是在宗白華的文章裏,中國美學的各方特色被熔煉出來並被標舉到了極致。

       【作者簡介】

       宗白華,曾用名宗之櫆,字白華、伯華,籍貫為江蘇常熟虞山鎮,祖籍浙江義烏。在安慶長至8歲後到南京上小學,1916年8月受聘上海《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任編輯、主編。將哲學、美學和新文藝的新鮮血液注入《學燈》,使之成為“五四”時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時,他發現和扶植了詩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國留學,在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哲學 、美學等課程。1925年回國後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學任教。曾任中華美學學會顧問和中國哲學學會理事。 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著有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等。 


       【目錄】

       第一章  青年與人生
       中國青年的奮鬥生活與創造生活
       致舜生壽昌書
       青年煩悶的解救法
       怎樣使我們生活豐富?
       説人生觀
       新人生觀問題的我見
       歌德之人生啟示
       第二章  文化與人生
       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哪去?
       學者的態度和精神
       自德見寄書
       陳嘉異致李石岑書郭沫若論中德文化書——致宗白華兄
       席勒的人文思想
       第三章  藝術與人生
       藝術與中國社會
       我和藝術
       我和詩
       致柯一岑書
       戀愛詩的問題——致一岑
       樂觀的文學——致一岑
       藝術生活——藝術生活與同情
       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度
       看了羅丹雕刻以後
       第四章  美與人生
       美學
       美從何處尋
       美感的主要範疇
       略談藝術的“價值結構”
       論《世説新語》和晉人的美
       論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
       團山堡讀畫記


       【精彩書摘】

       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度

       人類社會的法律、習慣、禮教,使人們在和平秩序的保障之下,過一種平凡安逸的生活;使人們忘記了宇宙的神秘、生命的奇跡、心靈內部的詭幻與矛盾。

       近代的自然科學更是幫助近代人走向這條平淡幻滅的路。科學欲將這矛盾創新的宇宙也化作有秩序、有法律、有禮教的大結構,像我們理想的人類社會一樣,然後我們更覺安然!     

       然而人類史上向來就有一些不安分的詩人、藝術家、先知、哲學家等,偏要化腐朽為神奇、在平凡中驚異,在人生的喜劇裏發現悲劇,在和諧的秩序裏指出矛盾,或者以超脫的態度守著一種“幽默”。

       但生活嚴肅的人,懷抱著理想,不願自欺欺人,在人生裏面體驗到不可解救的矛盾、理想與事實的永久衝突。然而愈矛盾則體驗愈深,生命的境界愈豐滿濃郁,在生活悲壯的衝突裏顯露出人生與世界的“深度”。所以悲劇式的人生與人類的悲劇文學使我們從平凡安逸的生活形式中重新識察到生活內部的深沉衝突,人生的真實內容是永遠的奮鬥,是為了超個人生命的價值而掙扎,毀滅了生命以殉這種超生命的價值,覺得是痛快,覺得是超脫解放。

       悲劇和幽默都是“重新估定人生價值”的,一個是肯定超越平凡人生的價值,一個是在平凡人生裏肯定深一層的價值,兩者都是給人生以“深度”的。

       莎士比亞以最客觀的慧眼籠罩人類,同情一切,他是最偉大的悲劇家,然而他的作品裏充滿著何等豐富深沉的“黃金的幽默”。以悲劇情緒透入人生,以幽默情緒超脫人生,是兩種意義的人生態度。


       美從何處尋

       月亮真是一個大藝術家,轉瞬之間替我們移易了世界,美的形象,涌現在眼前。但是第二天早晨起來看,瓦石布地而已。於是有人得出結論説:美是不存在的。我卻要更進一步推論説,瓦石也只是無色無形的原子或電磁波,而這個也只是思想的假設,我們能抓住的只是一堆抽象數學方程式而已。什麼究竟是真實的存在?所以我們要回轉頭來説,我們現實生活裏直接經驗到、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豐富多彩的、有聲有色有形有相的世界,

       就是真實存在的世界,這是我們生活和創造的園地。所以馬克思很欣賞近代唯物論的第一個創始者培根的著作裏所説的物質以其感覺的詩意的光輝向著整個的人微笑(見《神聖家族》),而不滿意霍布士的唯物論裏“感覺失去了它的光輝而變為幾何學家的抽象感覺,唯物論變成了厭世論”。在這裡物的感性的質、光、色、聲、熱等不是物質所固有的了,光、色、聲中的美更成了主觀的東西,於是世界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機械的死的過程。恩格斯也主張我們的思想要像一面鏡子,如實地反映這多彩的世界。美是存在著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它和真和善是人類社會努力的目標,是哲學探索和建立的對象。

       美不但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影響著我們,它教育著我們,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它的力量大極了,它也可以傾國傾城。希臘大詩人荷馬的著名史詩《伊利亞特》歌咏希臘聯軍圍攻特羅亞九年,為的是奪回美人海倫,而海倫的美叫他們感到九年的辛勞和犧牲不是白費的。荷馬不用濃麗的詞藻來描繪海倫的容貌,而從她的巨大的慘酷的影響和力量輕輕地點出她的傾國傾城的美。這是他的藝術高超處,也是後人所讚嘆不已的。

       我們尋到美了嗎?我説,我們或許接觸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無限的豐富內含卻是不斷地待我們去發現;千百年來的詩人藝術家已經發現了不少,保藏在他們的作品裏,千百年後的世界仍會有新的表現。“每一個造出新節奏來的人,就是一個拓展了我們的感性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

 

熱詞:

  • 宗白華
  • 遺作
  • 藝術家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