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圖為觀眾在觀賞《紅樓夢》畫冊展覽。 |
圖為展出畫作之一,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衡蕪諷和螃蟹咏”。 |
8月3日,由清代孫溫、孫允謨創繪的《紅樓夢》畫冊3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展覽遴選了該畫冊230幅中具有代表性的144幅作品,用“圖、説”的方式向觀眾再現了黛玉入賈府、寶黛相會、劉姥姥遊大觀園、賈母慶壽、四美釣魚等曹尋芹筆下的紅樓故事。
據介紹,這個《紅樓夢》畫冊被譽為大連旅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屬國家一級文物。整套畫冊以石頭記大觀園全景為開篇,畫面鳥瞰構圖,將大觀園諸多景致悉數入畫,從第二開畫面開始,依次描繪出全本《紅樓夢》的故事情節。全圖繪有山水人物、樓臺亭閣、花卉樹木、珍禽走獸、舟車轎輿、鬼怪神仙、傢具陳設及博古雜項等,僅各種人物就多達3700余人,幾近包括全部畫科內容。
旅順博物館館長助理郭勇軍告訴記者,畫家把大觀園內的山石林木多畫成張牙舞爪的鬼怪走獸狀,似對大觀園中這些天真爛漫的少女們虎視眈眈。這裡反映了畫家對小説原作“大觀園不是人間樂園,也充滿了危機和陷阱”的認識和理解,這在當時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認識。
畫作中,許多人物的服飾圖案、佩飾、陳設古玩和花卉等有的施加厚粉,有的則以泥金勾染;各種花木或勾花點葉,或沒骨畫法,極盡表現其各自的生態;建築的鬥拱、立柱和窗隔門樓等明暗轉折變化明顯,這些都可以看出在技法上已吸納了西洋繪畫的因素。
為了更加全面展示《紅樓夢》的深刻文化內涵,遼寧省博物館還推陳出新。據遼寧省博物館館長馬寶傑介紹,除了《紅樓夢》畫冊外,展覽還擴展延伸古籍版本、繡像插圖、專題繪畫、紅學研究在遼寧的部分狀況,包括曹雪芹、高鶚的祖籍考等內容,並採用國內領先的三維場景復原技術,使展覽更加深入系統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據悉,該展覽曾在國家博物館、深圳博物館等多家知名博物館展出,一度引起紅學界的高度重視,有關專家認為這是清代所作關於中國古代名著《紅樓夢》篇幅最多的繪畫作品,是研究《紅樓夢》流傳史和中國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郭勇軍還透露,1959年7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上海博物館前身)無意中得到這套珍貴的畫冊,之後撥交給旅順博物館。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旅順博物館在清理庫房時,偶然發現了畫冊,這才開始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