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暨2012年“文化遺産日”活動新聞發佈會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16:3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5日,文化部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十七大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及2012年“文化遺産日”有關活動等。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司長馬文輝介紹了十七大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在法律制度建設、保護機制建設、保護方式探索等方面的進展情況,針對當前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點。

       馬文輝同志指出,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由單個的項目性保護逐步走向系統保護、科學保護和依法保護階段,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體系初步形成:

       完成了第一次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普查;公佈了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實施了國家級名錄項目“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命名了148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活態傳承;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瀕危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推動了生産性保護的方式方法,建設了1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理清了文化生態保護建設的思路,搶救性保護、生産性保護、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多措並舉成效顯著;“文化遺産日”和民族傳統節日宣傳展示活動豐富多彩,營造了全民參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良好氛圍;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則制定,成功申報36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世界上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調查制度、代表性項目名錄製度、傳承傳播制度,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針對當前社會轉型期非物質文化遺産生存面臨衝擊、“重開發、輕保護”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不夠細緻深入、傳承人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基層保護工作隊伍亟待提高等問題,馬文輝同志強調,下一步要不斷深化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認識,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客觀規律,紮實推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一是要進一步深入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産法》,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法規,提高保護工作針對性和時效性;二是要制定出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分類保護規範與標準;三是要加大瀕危項目保護力度,啟動實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四是要進一步健全傳承機制,加大對代表性傳承人、學藝者的培養和扶持力度;五是要繼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整體性保護;六是要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深入開展,爭取出臺相關稅收、融資、土地使用的優惠政策;七是要加大對基層保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文化遺産日
  • 新聞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