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沂蒙采風路上——劉文西與吳澤浩的藝術對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8:1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劉文西與吳澤浩對話中

       為紀念《毛主席再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週年,從聖地延安到沂蒙老區——黃土畫派與山東畫家走進沂蒙寫生采風活動的第3天——5月12日午後,同樣身為南方人,來到北方作為終身藝術基地的兩位藝術家—— 劉文西從江南到陜西,吳澤浩從華南到山東,他們一起接受了本台的採訪。作了一段氛圍輕鬆,內容深刻的對話。
    
       從南到北的原因:

       劉文西1958年畢業實習去到陜北,即愛上了那片土地,然後主動要求分配到陜西工作。是陜北的什麼有著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讓劉文西先生放棄近幾百年來富庶且文人倍出的江南,去到生活環境艱苦的陜北呢?他簡樸地説:因為陜西的人好,很淳樸!沒有勾心鬥角的事情。這也是黃土地的魅力所在。

       吳澤浩1966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那個年代大學畢業生,工作都是分配的,有保障,卻少了選擇上的自由。可是文化大革命發起了,全國的應屆畢業生工作分配全部終止,2年後,恢復分配,才把他分配到濟南市群眾藝術館工作。    

       同樣的艱難與歲月雕琢,不一樣的欣喜與收穫。

       劉文西和吳澤浩,都面臨著從南到北,氣候、飲食、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需要重新適應;陜西是漢唐文化,在絲綢之路上,古時多與西域交流,是片開放、包容的土地,劉文西是發自內心地愛上那片黃土地,內心有強大的追求融合於那裏,外界的困難,在追求藝術的路上顯得微不足道。六十多年中90多次下陜北寫生, 24年到那裏與老鄉同吃同住一起過大年,深入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內心, 住在毛主席曾在聖地延安住過的窯洞,一生從未真正見過毛主席,卻是當代把毛主席畫得最為傳神的國畫家。他創作出一大批反映偉人領袖毛澤東形象和老鄉生活為題材在全國有巨大影響力的作品。中國美術館收藏其作品25件,獲國家級獎項9件。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和牧羊人》、《同歡共樂》、《祖孫四代》、《轉戰陜北》、《知心話》、《山姑娘》、《黃土情》、《基石》、《與人民同在》、巨幅長卷《黃土人》等大型作品,都在全國性美展和報刊上展出和發表,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讚揚。1981年以來,劉文西先後訪問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和歐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曾與夫人陳光健一起舉辦二人作品展。

       山東是孔孟之鄉推崇儒家文化,重禮儀,有深厚的文化積澱,也要善於推銷和表達自己。這與潮汕人內斂和務實有很大差距,吳澤浩要比當地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欽佩。這讓他多了內心的洗練和磨礪,他的作品也更多對人性的思考,深度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林墉曾在文章中説過:吳澤浩的畫,既能敘事,也能言情,書也文也,左右上下,總有文采。求新,是他一直所用心力的所在! 吳澤浩的畫,對於傳統,是精益求精,用而不息。這傳統帶來的天地,使他的藝術視野越來越寬。他的畫,涉及面很多,他的興趣,古今中外,在在多情。名是要的,是苦幹的!藝是要的,是苦練的!之所以有現在的張揚,多年的苦澀沉澱,就有厚實的所在。他既十分刻苦地學會了嶺東畫派的所長,又萬分認真地研究了嶺南畫派的特色,再而全身心地浸潤于齊魯文化的神韻,沉沉實實地實踐四十多年,花開果熟,得來不易!代表作品有《長征路上》組畫、《長征長卷》、 《絲綢之路》、《蒲松齡》、《秋兇朦朧似夢魂》等。先後在北京、山東、廣東、杭州、及日、美、新加坡、香港、台灣、舉辦個人畫展和講學。

       吳:劉老師是咱們現在美術界的代表人物。

       劉:哪哪。

       吳:而且他是全國最好的走現實主義道路。走毛主席講話精神一輩子的。已經80歲高齡了,還這麼帶著隊伍來我們沂蒙山區寫生。歡迎劉老師堅持來這裡。

       劉:吳老師從開始寫生到現在陪著我們一路很辛苦。我們黃土畫派到哪都采風。沂蒙山區沒來過。沂蒙精神也是很需要發揚的。很多今天看到的紅嫂、很多將軍、很多犧牲者。都在沂蒙老區。

       吳:是的

       劉:所以我們從南方到北方那是一件小事。

       吳:對。我是從廣東來到山東,劉老師從上海去到陜西就更早了。

       劉:我們兩個都是從南方,紮根到北方。我在黃土地。

       吳:我在沂蒙山。(這時兩位都笑了。)

       劉:所以我們有很多共同之處。另外我們在繪畫藝術上,要向傳統的畫家學習。我們這次來很重要的收穫是和山東畫家一塊采風、一塊深入生活、一塊寫生,我們就是互相學習有個機會。我看他們拿的都是大畫本、大冊頁,我們都是小畫本。(説到這裡,二老又笑了。)

       吳:我們比您年輕一點好帶。

       劉:我是已經都帶不動了。從年齡上説我是要比你大了十歲。但是從繪畫精神上説我們是一樣的。所以搞藝術的藝術家。需要是個思想家。首先第一任務也是要成為思想家。第一要把握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大方向。所以毛澤東思想是要永遠高舉的。然後才是燈小平理論。因為鄧小平理論是在毛主席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段歷史就像現在胡錦濤説的科學發展觀。他是科學的、歷史的、全面的發展。不能斷了哪一代,毛主席那一代犧牲的太多了。這樣才産生的第二代——鄧小平理論。這兩代是絕對不可割斷的,都需要高舉起來。我認為毛主席思想現在還要不斷地提。不然為人民服務的東西上少了,經濟頭腦發達了。離實現和諧社會的時間就更遠了。

       吳:劉老師是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我是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所以我們作為代表參加到國家決策商討的會議當中。我們要走正確的道路。要有方向,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是不能改的!

       劉:要懂得老百姓;要懂得社會;懂得階級分析。階級分析還是要堅持的,沒有階級分析就看不清是非。要有是非觀念才能確定自己的立場。沒有立場,隨波動搖也是不對的,哪個是先進,哪個是落後了。那個是我們要前進的方向。哪個是我們要拋棄的糟粕。我就感覺到人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儘量做好。先做好人,再來做好藝術。對吧!

       吳:對。劉老師已經不用我們評價了,已經有歷史定位了。不管是最重大的歷史題材,還是到他的生活小品,到他每一次到哪一個地方寫生、實踐。而且他帶學生很嚴格。帶出了一個黃土畫派,包括整個陜西、整個國家的藝術界,他已經定位好了,他是我們國家最好的,最值得我們全國畫家學習的楷模。(劉老師,笑呵呵地很謙虛的説沒有沒有。)而且他的畫非常生動。很有生活氣息。這一點是我們還未達到的,我們還有差距。向劉老師學習。

       劉:(微笑著很謙虛地説)吳老師説的太誇張了。我昨天的寫生我看到了他畫得是很認真的。他是對著沂蒙人為對象。不是主觀想象。有些人對著對象還是畫著自己那一套。寫生本身就是尊重自然、尊重客觀。然後根據個人的加工。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它有生活!有了生活味,就有了感人的地方。如果把生活拋棄了,感人的地方也就丟失了。我們就佔領不了思想陣地,就感動不了人。所以我昨天看到了他們山東的畫家都是拿著很大的畫本。對著對象寫生,我們黃土畫派都是拿著鋼筆,很快的把大概結構畫一下。有時候也拿相機拍下來,這樣更細緻的去研究生活。生活是需要反復的熟悉,所以,吳澤浩紮根在山東,我紮根在黃土地。都要沉下來畫畫是不能浮躁的。畫畫還不能投機取巧。都是實實在在地打下堅實的基本功。他是楊之光老師的學生,我是方增先老師的學生。我們的老師都是很厲害的。所以我們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我要虛心學習。

熱詞:

  • 劉文西
  • 吳澤浩
  • 藝術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