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明皇幸蜀圖》(局部)中酷似“囧”字的印章(右上)。 |
《廬山高圖》(局部)中酷似“囧”字的印章(左中)。 |
“囧”字因形似人失意的表情,被現代人賦予了“鬱悶、悲傷、無奈”的含義。近幾年,“囧”字成為人們網絡聊天、論壇、博客中使用最頻繁的漢字之一,從而被稱為“21世紀最風行的一個漢字”。很多人都以為“囧”來源於現代,是利用電腦程序拼接的。然而,近日南寧一網友在一場古代名家書畫展上,意外發現畫作中出現多處酷似“囧”字的印章。這是怎麼回事呢?
疑惑:
“囧”字現名畫,網友嘆神奇
4月7日,早報網網友“10點半”在早報網發帖稱,近日,他在廣西書畫院舉辦的一場名畫展上看到,展覽中的好幾幅古代名家畫作上都有一個“囧”字,而這些作品分別來自唐代、元代、明代等,都是“國寶級”名畫。
“10點半”稱,“囧”字原本是個生僻字,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在他眼中,這名愛在名畫上鈐上“囧”字的古人,無疑是一位引領潮流幾百年的“潮人”,“而且在國寶級的名畫上鈐上這樣的印章,可以説是古典美與現代潮流的最‘囧’結合”。
這一發現引來不少網友圍觀。有網友稱“古人很有‘味道’”;有網友則感嘆:“‘囧’字無處不在啊!”也有網友推測:“這應該是個篆體‘公’字的印章,只不過整體觀感很像‘囧’字。”
查證:
多幅名畫中,“囧”字頻出現
據記者了解,由廣西書畫院舉辦的這場名畫展展覽地址位於自治區博物館。在博物館二樓中廳,這場名為“廣西書畫院院藏學術研究作品展”的展覽中,共展出了16幅古文名家字畫。
16幅字畫分別為唐、五代、元明清時代的名家名作,其中包括唐代畫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五代南唐畫家董源的《山口待渡圖》、明代中期著名畫家沈周的《廬山高圖》和仇英的《仙山樓閣圖》。據介紹,這些畫作都是我國歷史上國畫和山水畫作品的傳世之作。
記者注意到,上述4幅畫作中,都出現了一個酷似“囧”字的印章。印章在畫卷上的位置不一,有的位於左側,有的在右側,有的被鈐在角落裏。
前來觀展的市民陳先生也發現了這一問題。他説,可以肯定的是,如此珍貴的畫作不可能有人搞怪,但“囧”字印章確實生動形象,讓人好奇。“幾幅不同時代的畫作都出現了同一個印章,讓人越想越糊塗”。
聽記者説起“囧”字印章的事,自治區博物館的幾名工作人員也感到有趣,但對印章來歷卻説不出所以然。自治區博物館辦公室一工作人員稱,畫展是廣西書畫院舉辦的,他們對展覽內容並不了解,而且博物館方面缺乏專門研究書畫的人才,他們也無法回答網友的疑問。
釋疑:
“公”字加道框,才引眾人奇
“這16幅畫作都是高倣品,來自瀋陽故宮博物院。”負責布展工作的廣西書畫院工作人員甘梅介紹,該展覽的畫作真品目前都收藏在瀋陽故宮博物院。由於這批畫作比較珍貴,平日難得一見。最近,瀋陽故宮博物院專門製作了一批高倣品面向社會發行,廣西書畫院也購進了一部分,供廣西書畫院的書畫家臨摹。對於大家好奇的“囧”字印章,甘梅稱“也注意到了,但沒細究”。
那麼,古代名畫上的“囧”從而何來呢?
隨後,“南國網事”記者聯絡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會理事、廣西書畫院書法家馮華春。經其鑒定,印章上的文字應該是篆體的“公”,“囧”實際上是“公”字加上印章的邊框。
馮華春介紹,如果市民再細心點就會注意到,在帶有該印章的畫作中,每個“公”字印章下另有一枚篆體“信公珍賞”的印章。馮説,在書畫收藏界有一個傳統,收藏家都會將自己的印章加鈐在原作品上。據其介紹,清代有位書畫鑒藏大家,名叫耿昭忠,號信公,如今流傳於世的許多古代書畫作品上都有他的這兩枚印章。馮華春稱,他之前在臨摹學習時,也曾在多幅作品中看到過。
據介紹,王羲之的書法名作《遠宦帖》,也曾被耿昭忠鑒賞過,留有“囧”印章。
隨後,廣西書畫院有關負責人回復記者時也稱,經他們查證,網友關注的印章確實是耿信公的“公”字章,“這説明,這幾幅畫作都被耿信公收藏或鑒賞過”。
相關鏈結
“囧”字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
“囧”字歷史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一個象形字。關於“囧”字的解釋,歷來有多種説法,有的説是窗戶,有的説是倉廩,有的則是指眼睛等。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曾運用篆書的寫法,將“明”字寫成“囧月”。
在互聯網時代,因“囧”酷似人失意時的表情,對於網上的一些事件,網友用這樣一個字足以表達心情,所以很快在網絡流行。如今,“囧”作為一個生僻的古體字,被賦予了獨特的網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