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浙江東陽把童子尿煮雞蛋列為“非遺”引爭議 |
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産司副司長馬盛德8日在北京大學表示,對“非遺”項目的開發利用要有節制,要把握好適當的尺度。遏制過度開發、盲目開發、甚至大肆濫用現象,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一個緊迫任務。
在8日舉行的中國文化産業新年論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活化”分論壇上,多位專家呼籲加強對“非遺”核心文化內涵的保護,避免機械化生産、過度商業化對其造成的影響。
“不能像開發小煤礦一樣粗野地開發有著悠久歷史和較高文化價值的‘非遺’項目。”馬盛德説,在一些地區,對於“非遺”保護的理解出現嚴重偏差,一味追求産品數量、經濟效益,忽略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核心技藝和文化內涵的認識。
專家指出,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印刷品唐卡,成本低廉、工藝粗糙,嚴重衝擊了傳統的以珍貴的天然礦物為原料、手工繪製的唐卡藝術市場。手工繪製的唐卡生産週期長,投入成本高,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和收藏價值。在生産中進行“祭拜”“洗禮”等儀式都體現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虔誠之心和敬畏之感。但印刷品唐卡完全喪失了這些文化內涵,也喪失了唐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最核心、最有價值的地方。
專家提倡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對“非遺”進行保護,針對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中的藥物炮製工藝以及傳統美術類等具有生産性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應在不違背傳統手工生産規律的前提下進行保護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