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月5日,在重慶銅梁龍舞、廣東醒獅、浙江九獅圖、山東海陽秧歌、北京京西太平鼓的精彩演出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在北京農展館新館正式開展。
大展以41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為主,從全國精心選取了188項在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類項目參加展覽,邀請了近170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場展示精湛技藝,展出的珍貴實物近2000件。
記者現場看到,此次非遺大展在13000平方米的場館中進行展示,純展示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觀眾參觀的區域非常寬敞。此外,這次展覽非常注重貼近生活,展示的適宜進行生産性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都與人們生産生活密切相關,如反映衣食住行的布料染織、服飾製作、食品製作、陳醋釀製、傢具製作、車船轎製作技藝、救死扶傷的傳統醫藥等。
在展廳南側,蘇繡名家趙育紅正在專心刺繡,她面前一尺見方的真絲布面上,一幅仕女騎馬圖已經完成大半,據趙育紅介紹,這幅作品她已經繡了10個月了,最終完成至少還需要兩個月。趙育紅的手邊還擺著一個放大鏡,並不是自己用的,而是方便觀賞,因為高端的蘇繡在圖案秀麗、構思巧妙之外,繡工極其細緻,人物神態更是栩栩如生,完全經得起放大鏡的考驗。除了精緻的蘇繡,展覽還有大型展品,如南京雲錦織機,巨大的雲錦織機需要兩個人一個在地面一個在空中配合操作,非常壯觀。
據悉,這次活動從元宵節前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二十四,觀眾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