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生産性保護讓周村非遺老樹綻新花 迸發新活力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1日 16:4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擁有國家、省、市、區四級非遺名錄35項;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省級商貿民俗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成立國家首家區縣級老字號企業保護協會;建成國家首家地方小吃類非遺博物館——周村燒餅博物館;玉兔、王村醋等老字號企業逐年壯大;周村古商城前三季度待客110萬人,旅遊綜合收入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和25%……

       作為魯商文化、商埠文化、民俗文化、絲綢文化、老字號文化等歷史文化所凝練成的精華,周村傳統歷史文化老樹開新花,迸發出新的活力。多年來,周村區把挖掘、保護和傳承傳統歷史文化,作為建設文化強區的重點,大力實施文化遺産保護開發工程,注重將歷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與公益性文化事業、旅遊和文化産業相結合,實行“生産性保護”,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非遺”保護之路。

       文化遺産是一個地區歷史與文化的根脈。自2006年開始,周村區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真實、完整地了解周村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種類、數量、分佈、生存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非遺”的挖掘和申報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周村燒餅、周村芯子、周村銅響樂器製作技藝、董永傳説、王村醋傳統手工技藝、周村古商城商貿習俗等一批“非遺”項目拂去歷史的塵埃,重獲新生。目前,周村區共擁有國家級名錄2項,省級5項,市級10項,區級33項,省、市、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名。錦灰堆、周村絲綢織染技藝正在申請第三批省級“非遺”。

       將文化注入生産,實行生産性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永葆活力的重要途徑。該區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投入到“非遺後時代”,推動“非遺”認定之後的再生産過程,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其資源轉化為生産力和産品,使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生産實踐中得到積極保護。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全區有18個區級以上“非遺”項目已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産業,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周村燒餅、王村醋、玉兔醬油、周村銅響樂器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存通過産業和市場的手段,衍化成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地域性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價值不斷提升。在周村古商城的保護開發上,周村區將旅遊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聯姻,實施“老字號回歸工程”,實現“非遺”進駐、民俗助興。目前,周村燒餅、瑞蚨祥、謙祥益等12家老字號企業在古商城景區內開張經營,抬花轎、拋繡球、划旱船等10余項民俗風情表演讓遊客大飽眼福,“逛周村古城、過民俗大年”、“老外周村過大年”已經成為山東民俗遊和山東賀年會的一道品牌,每年吸引十幾萬名中外遊客前來觀光體驗,在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大大推動了當地的經濟、文化和旅遊發展。

       日前,周村區以“遊藝”項目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榮譽的背後,是對周村綿延數千年文化形態的現代傳承之譽,更是對該區將“非遺”融入群眾文化活動,培育文化傳承的群眾土壤的褒獎。上世紀70年代後,周村區採取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方式,利用春節、元宵節等傳統文化節日,大力開展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藝術展演活動,並以旱碼頭旅遊文化節為平臺,向國內外展示周村傳統文化的魅力。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日開展的元宵節扮玩活動和元宵燈會,獅子、龍燈、高蹺、旱船、秧歌、竹馬、芯子等上千支民間扮玩隊伍齊上陣,呈現出萬人空巷的盛景,在繁榮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同時,實現了“非遺”項目的代代傳承和發展。

熱詞:

  • 周村
  • 非遺
  • 生産性保護
  • 傳統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