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攝影 >

《像説》系列攝影作品展編後語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17:0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像説,説像,像之説,眾説像……
       這是幾位攝影界的“爺兒”們之間關於影像本體的談話與試驗……

       説他們是“爺兒”們,一是指這幾位的性別,有相同種類卻看不出相互排斥的荷爾蒙;二是稱他們都是中國當代攝影界中無法繞過的、可圈可點的“人物”,都極具張力與引力;三是説這些走過“不惑”乃至“知天命”之年的中生代攝影家和理論家,在“惑”與“知”之間對影像徘徊思考,且有不懼否定自己並公之於眾的勇氣。

李勝利-甘肅

       點擊進入>>《像説》系列攝影作品展 高清影集

潘科-1984年西安

       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我對一切鼓勵、支持、甚至帶有教唆意味的玩意兒和書本兒,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看著我的文兒在木地板上啪啪玩水濕透全身,在墻上盡情亂畫滿臉是花兒,跑到剛剛落幕的舞臺上搖擺獨舞……那種感覺呀。我發現這幾個爺們兒其實都像孩子一樣,基本都屬於瘋狂的“新鮮取向型”。是啊,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每個藝術家又何嘗不是孩子。你看這幫老哥們兒為《像説》“這點事”,那眉飛色舞的興趣、不同見解的爭吵辯解、一個標點一個字的固執己見、即將付印時沒完沒了的修改和糾結……都讓我這個後輩晚生深感他們“寶刀正當時”的可敬可愛呢。我覺得藝術最值得珍視的恰恰正是這股子探索、試驗的勁兒,甚至是否定和重構。

王徵-2007-廣東-珠海

       看他們數年來重新審視攝影者和影像關係的那些從來不曾公示的作品(視覺符號),聽他們口乾舌燥數小時惺惺相惜般的訪談錄音(聲音符號),讀這些洋洋灑灑從不同方向和角度切入“像”的深層,浸潤著學術給養和心路歷程的文字(語言符號),我一下子仿佛開了一扇又一扇心窗……心底陽光充盈……

       我不禁感嘆上帝指派“光之神”阿波羅司掌光明、主管文藝,是對人類最大的恩賜了。有了光我們便得以借鏡觀照;有了光我們可以感受晝夜交替冷暖更迭;有了光我們明白了“發光在天,普照在地”;有了光我們還知道一種叫做攝影的行為,可以變化出一種叫做影像的美妙之物,這難道也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可人禮物麼……

于德水-1985-河南.孟津

       如果《像説》意在對攝影自身的反省,那麼請您關注:劉樹勇從影像本體出發,以“刀子的製作和用處”這個絕妙的比喻,闡釋了攝影的本體是語言而非功用的道理;李樹峰則從影像語言的角度揭示了影像製造中“學術方式”和“詩性表達”的兩條路徑;藏策以語言符號學的方法切入影像,用能指/所指和本義 /轉義等概念徹底破解了“內容”與“形式”之謎,分析了影像語言的編碼規律以及心靈與影像之間的話語關係;于德水的“挾裹私貨”、 李傑的“乾淨影像”、潘科的“似是而非”、李勝利的“內核空間”以及王徵的“灰帶言説”……無不向我們展示著這些攝影精英們是如何回到影像本體的,以及他們深究影像的真誠、又是如何行走在“創作-反觀-重建-創作”的路徑之上……這也許正是影像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在社會信息傳播中應有的如實狀態。不知這是否應了“經是佛言,禪是佛意,諸佛心口定不相違”之論。

李傑-2010--馬來西亞-沙巴

       為保持諸位或談或論時的原聲形態,在將這些聲音印成鉛字時,我保留了口語化的成分,並未刻意濃縮精華、體現嚴謹。即便是大家前後多次提及的概念和觀點,我想那也不 是他們的無端重復。那些故意保留的每個人顯現的性格、談話間的狀態、或是某位的口頭禪,可能都會令我們在閱讀時露出會心一笑,由此是否可以反觀及映照當前業界的另一種生態呢……


      (本台特約評論員王妍峰)

熱詞:

  • 《像説》系列
  • 攝影作品展
  • 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