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2日 14:2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白口蓮山歌通過年青一代的培養開拓這一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産

       2007年,五桂山白口蓮山歌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項目。今年6月,中山市長陳茂輝在五桂山調研時,指出五桂山發展客家文化大有前途,可以搞客家遊、農家遊,做客家菜,喝客家釀酒,搞農耕具展示,把客家特色體現出來,發展客家風光遊。近年來,依託白口蓮山歌這一文化品牌,五桂山辦事處把文化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五桂山競爭力的重大戰略來抓,在各村推廣“廣場文化”建設,以帶動村民參與的形式挖掘傳承資源;另一方面,則通過“山歌進學校”的方式,山歌傳承從“娃娃”抓起,通過年青一代的培養開拓白口蓮山歌這一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産。

       以“廣場文化”帶動非遺傳承

       近年來,五桂山辦事處不斷加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先後修建了五桂山宣傳文化中心和各村的文化室、圖書室、文體廣場等一批文化設施。其中,各村目前所建文化廣場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各村文化室、農家書屋藏書2.5萬冊。

       據了解,各文化活動場所每天向群眾開放,深受村民認可。目前,五桂山辦事處連續幾年舉辦送戲下鄉活動、送電影下鄉活動,由各村承擔演出任務,每年舉辦10多場次的大型文化活動,每年送電影下鄉近50場次。

       在白口蓮山歌傳承人劉永榮的帶領下,石鼓馬槽曲藝社成立了白口蓮山歌表演隊,在村開展白口蓮山歌傳唱活動;幾名退休老師則在桂南村文娛社的基礎上創辦了文娛社,積極開展了山歌的傳唱和創作。據了解,目前,五桂山各村、各文娛社也積極配合做好宣傳發動,蒐集客家山歌資料,挖掘人才,形成傳唱客家山歌的良好氛圍。

       五桂山黨工委委員吳從垠透露,下一階段,五桂山還將投入資金,在每個村都建設用於群眾跳集體舞的休閒娛樂廣場。

       在村口和學校搭建傳承舞臺

       “當然,問題還是存在的,比如現在年輕的客家山歌歌手少,且歌手中的性別比例失調,男歌手較少。有些山歌手還需積極挖掘,山歌隊伍要加強。”據透露,白口蓮山歌在傳承人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此外,資金也是保護和存遺工作的一個難題。

       針對山歌保護過程中的傳承資源問題,五桂山辦事處通過“山歌進校園”的方式加強傳承隊伍的建設。2010年6月,五桂山辦事處在五桂山學校設立“白口蓮山歌”傳承基地,正式將傳承議題搬進校園。

       目前,五桂山學校已經成立了一支30人以上客家山歌隊,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加強訓練。今年暑假,五桂山辦事處聯合傳承基地舉辦了“我是小小山歌手”客家山歌培訓班,請老藝人開展傳唱活動,有40多名小學員參加了培訓。

       近年來,經過各村和五桂山學校文娛團體的努力,以客家山歌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在中國首屆客家文化節山歌演唱大賽中獲得的銅獎、在中山市鹹水歌演唱大賽獲得的金獎、在珠中江三地民歌大賽獲得的優秀獎等,白口蓮山歌的舞臺越來越廣。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白口蓮山歌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山歌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