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文化園非遺展區 外籍運動員第一扇“中國之窗”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4日 11:1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光明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想要跟那張一樣的效果,黑白搭配。”納米比亞網球運動員Jean Erasmus坐在大運村文化園非物質文化遺産區中的剪影剪偶區域前,興致勃勃地指著墻上一副黑白剪影説道。接著,范師傅右手拿剪刀,左手持紙張,面對Jean輪廓分明的側臉,只用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就一刀剪成了型。

       “我從來沒見過這種藝術,他剪得我太像了,我很喜歡。太棒了!”Jean拿到自己的剪影,開心的説道。這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對於這裡的一切讚嘆不已。“這裡的一切都讓我興奮!”Jean説,“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有著許多非常傳統的東西。今天的展覽形式非常靈活,讓我更充分地了解了中國,我一定會再來的!”

       除了剪影剪偶之外,展區內還設有坂田永生堂舞麒麟、布吉漢樂、大鵬山歌、南澳舞草龍、平湖紙龍等4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展位。對於大部分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外國運動員來説,這些傳統藝術既陌生又新奇。來自墨西哥的Zaira在志願者的陪同下,非常興奮地在舞獅前拍照留念,而來自德國的Lina和自行車隊隊友們則精心挑選著一些帶有中國特色的紀念品。

       “面向外國大學生運動員展示中國文化,是我們辦展的目的之一。”龍崗區文化館副館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剛介紹到,他們主要挑選了龍崗區本土民間藝人參展,將生存在老百姓中的平民文化通過大運會這個窗口帶給全世界的青年人,用賽事這個特殊而有效的渠道輸出具有中國特色和深圳特色的文化。

       為了讓外國運動員更好地理解展會內容,非遺展區也花了很多心思。“為了提高外國運動員們的參與感,我們要求民間藝人現場製作藝術品,展示製作的過程。又特別搭建了戲曲舞臺,每天定時表演中國不同派別的戲劇。”周館長説道。

       另外,為了解決語言問題,場館內安排了六名翻譯志願者輪崗服務。龍城高中的英語老師奉青松就是其中的一員。談到來參觀的運動員,他説最大的印象就是他們有不少是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通”。“幾天前一位巴西的網球教練在茶藝展位前就一眼相中了為裝置茶葉而定制的精美茶盒,店員們連連感嘆他眼光獨特。”奉老師回憶道。

       龍崗大運文化園佔地8萬平方米,是深圳大運會的配套項目。園內設有“一館、兩場、五區”,文化園1000多人為來自各國運動員、技術官員、中外遊客提供休閒娛樂、文化交流、觀光購物等服務。文化園裏的文藝廣場上,每天晚上還連續上演極具中國文化特色和本土文化特色的文藝表演,進一步的完善了大運村周邊的生活配套環境。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大運村
  • 文化園
  • 非遺
  • 深圳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