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海南保亭——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寶庫”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7日 13:1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保亭是海南南部山區的一個黎族苗族自治縣,這個總人口僅約16萬的小縣,卻是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下稱“非遺”)的“寶庫”,匯集著4個國家級“非遺” 項目、4個省級“非遺” 項目。

  近日,記者走進保亭縣城,看到街頭建築裝飾多是民族圖騰,體現出濃厚的黎苗民族文化氛圍。在緊鄰縣城的番道村,“黎族傳統棉紡織工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周秋梅正在教幾名徒弟學習織錦。52歲的周秋梅學習織錦已近40年。

  周秋梅向記者展示了一個記滿數字的筆記本,一排數字代表的就是一種織錦的圖案,這是她多年琢磨出的織錦“工程圖”。“我一共有五六本這樣的筆記本,記載了上千個圖案的織法。”周秋梅説。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黎錦深受遊客喜愛,市場需求調動了民間學織錦的熱情。“織好的黎錦都賣完了。”周秋梅的徒弟們表示,黎錦供不應求,許多人慕名前來向她學習,她還帶領村子周邊的二十多個徒弟們成立了一個織錦隊。

  “作為“非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每年還將獲得政府數千元的補貼。”保亭縣文化館館長、“非遺”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黃呈説,“一些織錦能手、黎族樂器能手還準備註冊公司!”

  目前,保亭擁有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有“黎族鑽木取火技藝”、“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和“黎族竹木器樂”;海南省級“非遺”項目有“黎族文身”、“黎族民間故事”、“黎族獨木器具製作技藝”和“黎族藤竹編織技藝”。其中,“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遺”名錄。 

  黃呈説,保亭近年來挖掘整理、保護傳承“非遺”項目下了大工夫:在海南率先出臺“非遺”保護條例,多次在全縣展開“非遺”普查、展示,組織“非遺”傳承人培訓班,建立“非遺”項目保護基地等。

  “通過‘非遺’培訓班學習,我還學會了黎族樹皮衣的製作!”“黎族鑽木取火”技藝傳承人、保亭什玲鎮界二村村民王照良説。目前,保亭黎族鑽木取火技藝傳承人28人、黎族樹皮衣製作技藝傳承人30人、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承人達997人……“非遺”後繼有人。

  保亭與旅遊結合建立“非遺”保護基地獲“雙贏”。黃呈介紹説,保亭在縣裏的國家4A級景區檳榔谷建立“非遺”保護基地,“非遺”項目“活”在景區,讓更多人了解保亭“非遺”的文化內涵,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傳承。記者了解到,“非遺”成為檳榔谷的一大招牌,每年吸引上百萬遊客前來體驗黎苗文化。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海南保亭
  • 文化遺産信息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