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收藏家如何出發? 走向拍賣會還是走向博物館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15:1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勞動報》報道,從“收藏愛好者”之路出發,走進“收藏家”這個驛路,這條路比較漫長,通常要走數十年,甚至要花一生的時間。但企業家型的收藏愛好者及其他經濟實力雄厚者除外,他們數年時間如花幾百萬、幾千萬到達“收藏家”這個驛站休整之後,前面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是走向拍賣會之路,一條是走向博物館之路。

   舉例之一:從收藏家,走向拍賣會之路的仇炎之

  早年在上海靠買賣古董為生,後旅歐的中國瓷器收藏大家仇炎之,選擇的是走向拍賣會之路。在他去世之前,由他本人操作;在他去世後由他人策劃,幾乎把他一生珍藏的數千件中國明清瓷器收藏珍品都拍賣掉了,僅留下仇炎之曾經的中國瓷器收藏家之虛名。當然,在數十年之內,中國的瓷器收藏愛好者還都會記得仇炎之這個名字。不過,再過數代人之後,仇炎之的名字會消失在中國瓷器收藏曆史的風雲裏。因為一位收藏家,當他的藏品幾乎全部都消散之後,他的名聲、他的榮譽、他的學識、他的財富,也都漸漸消散了。

  舉例之二:從收藏家,走向博物館之路的葛士翹

  香港著名青花瓷收藏大家葛士翹早年在上海靠寫文章、編報紙為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開始在香港集中收藏元青花、明清官窯精品。1987年創辦“天民樓”收藏館,出版《天民樓藏瓷》一書,還舉辦“天民樓藏瓷展”。“天民樓”如今除藏有數百件明清官窯精品外,還藏有元青花多達27件,在世界範圍裏,是收藏元青花最多的私人的收藏館。

  與前輩瓷器收藏家仇炎之不同的是:葛士翹主要藏品來源於香港蘇富比、佳士得拍賣會上仇炎之、胡惠春、趙從衍,楊永德、葉義等瓷器收藏大家之舊藏。葛士翹去世後,其兒子葛師科接班負責其家族擁有的天民樓收藏。在上海2010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上葛師科先生表示:其家族“自己辦博物館,我們沒有能力維持”,家族後人如沒有人來接班,我們會把天民樓所藏瓷器都捐出去。當然筆者推測,捐贈對象肯定是高層次的著名博物館。也就是説:葛士翹從陶瓷收藏愛好者到世界頂級元青花收藏家,並創辦家族收藏館,花了數十年時間,“天民樓”藏瓷最終整體流向高層次的著名博物館,是可以預見的。葛士翹成為收藏家之後,選擇走的是一條走向(收藏館)博物館之路,而不是走向拍賣會之路。將來,只要天民樓藏瓷整體存在,葛士翹的名聲將與天民樓藏瓷的藏品永存。

  舉例之三:從收藏家,既走向拍賣會之路,又走向博物館之路的王世襄

  由於境內外、政治、文化、經濟背景的不同,一直生活在北京的王世襄,早年為國民政府追討被日本搶奪的文物有功,新中國建國後為搶救流散民間的文物作出重大貢獻。然而,命運沉浮的王世襄,後又被故宮除名。正是因為在逆境中,酷愛文物的王世襄,“我沒有收藏書畫、沒有收藏瓷器,沒有收藏玉器,更沒有收藏青銅器,因經濟所迫,對這些不敢問津,只能用幾元或十元的價錢,掇拾于攤、訪尋于舊家,人舍我取,微不足道,自難有重器劇跡。在收藏家心目中,不過敝帚耳,而我珍之。”王世襄一生以微薄的薪水、稿酬,撿漏眾多,如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如明朱小松歸去來辭圖筆筒,如明朱三松竹雕老僧,如明崇楨沖天耳金片三足爐等,以及一批明式傢具。在王世襄八十大壽之後,已作為明清傢具收藏大家的王世襄把所藏79件明清傢具,以定向轉賣再捐贈的方式,被送進上海博物館,王世襄先走通了從收藏家走向博物館之路。2003年11月26日,中國嘉德藝術品拍賣公司又舉辦了“儷倨松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143件收藏珍品,全部落槌成交,王世襄又走通了從收藏家走向拍賣會之路。

  其實,像王世襄那樣,把零星的不適合博物館收藏的收藏珍品,送到拍賣會拍賣;把整體的適合博物館收藏的收藏重器,定向轉賣捐贈給博物館,可以説王世襄走的是一條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收藏家之路。收藏家:既走向博物館,又走向拍賣會;收藏家:既獲得了收藏名聲,又獲得了經濟利益。這是客觀、實在、可行的且符合中國國情的收藏家之路。

  由此,我們再回頭分別評價已先後去世成長于京滬地區的三位收藏大家。

  從上海走向歐洲的瓷器收藏大家仇炎之,終究屬於古玩商人出身,其收藏文化學養欠缺一等,其去世後,後人把其藏品散盡,是其收藏宿命。

  從上海走向香港的瓷器收藏大家葛士翹,終究屬於文人寫作出身,其收藏文化境界高人一等,其去世後,後人把其藏品悉數珍藏,是其收藏幸運。

  在北京書香門第出身,又在故宮這個傳統文化中心成長起來的古玩文化大師王世襄,其收藏文化研究獨步當代,其去世前,把“國寶”珍品間接交給國家博物館收藏;把“民寶”珍品通過拍賣行拍賣給民間收藏高人收藏,實現了他的收藏願景。

  從收藏史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瓷器收藏大家仇炎之的名字,幾十年過百年後,會被人漸漸遺忘;中國瓷器收藏大家葛士翹的名字,只要天民樓藏瓷整體藏品猶存,他的名字也會被人永遠記住;而中國古玩文化大師王世襄,只要上海博物館傢具展廳裏他的舊藏明清傢具一直展覽下去,其收藏榮耀也會永遠閃耀。無論企業家型的收藏家如葛士翹,還是學者型的收藏家如王世襄,最終決定其收藏命運成敗的還是文化!文化是藝術之本,文化是收藏之根,有高深文化修養的收藏家,肯定會選擇走向博物館之路;而缺乏高深文化修養的收藏家,只能選擇走向拍賣會之路。


 

責任編輯:郭諭

熱詞:

  • 藝術臺
  • 藝術品市場動態
  • 收藏